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防晒衣不防晒可以要求商家赔偿吗?

发布时间:2025.06.27 18:21:11
在追求健康与美丽的当下,防晒衣成为了许多人夏日出行的必备装备。然而,市场上防晒衣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商家为追求利润,夸大产品防晒效果,导致消费者购买到名不副实的防晒衣。当消费者发现所购防晒衣并不具备宣传中的防晒功能时,能否要求商家赔偿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虚假宣传”的相关问题。

防晒衣不防晒可以要求商家赔偿吗?

  1.虚假宣传:若商家在商品详情页、广告宣传或直播中明确标注防晒衣具有特定防晒效果(如UPF值、紫外线阻隔率等),但实际产品未达到该标准,消费者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要求赔偿。例如,某消费者购买防晒衣时,商家宣称“防紫外线98%”,但经检测实际防晒效果远低于此,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

  2.产品标识缺失或违规:根据GB/T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测定》,防紫外线产品需标注UPF值及标准编号。若产品未标注或标注信息与实际不符,消费者可要求退货并索赔。例如,某消费者购买的防晒手臂套袖宣传防紫外线,但未标注UPF值,经消保委介入后,商家同意退货并赔偿。

  3.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若消费者因穿着不防晒的防晒衣导致皮肤晒伤、过敏等健康问题,或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其他财产损失,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要求商家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直接损失。例如,某消费者在海滩穿着防晒衣后被晒伤,经医院诊断为紫外线过敏,商家需承担医药费及相应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防晒衣无法防晒属于虚假宣传吗?

  1.未达标准却宣称防晒:根据国家标准《GB/T 18830 - 2009 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评定》,当样品的UPF > 40,且T(UVA)av < 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若商家宣称其防晒衣具有防晒功能,但实际产品未达到该标准,则属于虚假宣传。例如,某商家宣传其防晒衣UPF值达“50 +”,但实际检测仅为“30 +”,远低于国家标准,这种行为就构成了虚假宣传。

  2.缺乏相关标识却宣传防晒:防紫外线产品的标签上应标有产品的UPF值及其依据的标准编号。若产品未标注相关标识,商家却宣传其具有防晒功能,也属于虚假宣传。比如,消费者在网络平台某旗舰店购买的防晒手臂套袖,网页宣传防紫外线,但实际收到的产品上并没有相关的防紫外线标识,商家就涉嫌虚假宣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

  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

  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以上则是关于“虚假宣传”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商家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该怎么罚?
    在消费市场中,商家虚假宣传与赠品质量问题频发,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此类行为不仅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更损害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下面小编将系统解析商家虚假宣传的处罚标准及赠品质量问题的索赔规则,从法律责任、赔偿范围、维权途径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为消费者提供清晰的维权指引,助力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时间:2025.06.11
  • 保健品虚假宣传怎么认定怎么处罚?
    保健品虚假宣传的认定、处罚与赔偿机制,体现了法律对消费者权益的全方位保护。认定标准以宣传内容真实性为核心,处罚措施涵盖行政罚款与刑事追责,赔偿机制则通过惩罚性赔偿与实际损失赔偿相结合,提高违法成本并弥补消费者损失。...
    时间:2025.05.30
  • 商家将水果进行二次加工宣传自然生长属于虚假宣传吗?
    商家将水果进行二次加工后宣传为自然生长,属于虚假宣传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商家在进行商品宣传时,应当确保宣传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应保持理性消费,仔细辨别商品信息,避免被虚假宣传所误导。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
    时间:2025.04.30
  • 直播虚假宣传的认定及处罚标准是什么?
    直播虚假宣传和售卖假货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学会识别虚假宣传和假货,并在遇到问题时积极投诉维权。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直播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时间:2025.04.19
  • 遇到游戏虚假宣传可以举报吗?
    虚假宣传的游戏会受到多方面的法律制裁,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相关法律依据明确规定了处罚措施和标准,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建议消费者尽可能提供详细的证据材料,如游戏广告截图、虚假宣传的具体内容、个人损失情况等,以便相关部门快速、准确地了解问题并作出处理。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
    时间:2025.03.28
  • 理财产品虚假宣传如何投诉?
    理财产品虚假宣传如何投诉?保留所有与理财产品相关的宣传资料、合同、转账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据,然后向销售该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投诉,要求其给出解释和解决方案;如果金融机构未能解决问题,可以向当地银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投诉;如果以上途径均未能解决问题,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
    时间:2025.02.12
  • 虚假宣传对市场秩序有何负面影响?
    虚假宣传对市场秩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公平竞争环境、误导消费者决策、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以及降低市场整体信任度。从法律角度分析,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时间:2025.02.11
  • 2025年虚假宣传处罚有哪些?
    2025年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涵盖了行政处罚、民事责任追究以及刑事责任,具体处罚依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定。同时,相关法律条款对虚假宣传的认定及从重处罚情形也作出了明确规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虚假宣传”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12.25
  • 2025年配料表造假属于虚假宣传吗?
    配料表造假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可能构成虚假宣传,还可能触犯《刑法》中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规定。因此,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配料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虚假宣传”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12.25
  • 2024年虚假宣传属于不正当竞争吗?
    2024年虚假宣传明确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严格规制。经营者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地开展商业活动,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不正当竞争”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12.18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