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南京全面取消商品房限售影响合同吗?
发布时间:2025.03.31 16:27:15
南京市宣布全面取消商品房限售政策,这一举措在房地产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探讨南京全面取消商品房限售对既有合同的影响,并简要概述商品房拆迁补偿标准。
南京全面取消商品房限售影响合同吗?
南京市此前为抑制市场过热,曾规定新购住房需取得不动产权证满一定年限后方可交易。这一限售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产的流通性。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南京市政府决定全面取消这一限制,旨在提高市场流通性,满足居民住房置换需求,释放改善型购房潜力。
南京全面取消商品房限售政策属于政府宏观调控措施,并不影响已经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法律效力。已经签订的合同仍然有效,双方应继续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在限售政策实施期间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如果合同约定的交易时间尚未到来,但因限售政策取消而使得交易限制解除,双方可以协商调整交易时间或继续按原合同执行。
如果因限售政策取消导致一方无法继续履行合同(如因市场变化、资金问题等),该方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但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变化本身并不构成违约的免责事由。
商品房拆迁补偿标准是多少
房屋价值补偿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市场评估价值进行补偿。评估机构应具有相应资质,并按照规定的评估办法进行评估。
搬迁补助费是用于补偿被拆迁人因搬迁而产生的费用,包括搬家费、临时安置费等。具体标准由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如果被拆迁房屋用于商业经营,且因拆迁导致停产停业,被拆迁人有权获得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补偿金额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确定。
根据具体情况,还可能包括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无法恢复使用的设备按重置价结合成新结算的费用等。
相关阅读更多>>
-
2025年契税退税最新政策涵盖多种情形,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可申请退税,不同地区的契税退税政策可能有所不同,具体退税流程和所需材料也可能有所差异。下面是法头条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一起来了解下吧。...时间:2025.04.30
-
2025年物业费大幅下降,对小区房的保值性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房屋保值性取决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同时,物业费的收取、使用及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规范。业主应关注物业费的具体情况,并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时间:2025.04.30
-
房子有贷款时,既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抵押,也可以在贷款未还清的情况下进行出售。然而,这两种操作都涉及复杂的法律程序和风险,因此建议房主在做出决定前,务必充分了解相关政策和手续,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时间:2025.04.21
-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鼓励生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减轻多孩家庭的购房压力,多地政府纷纷出台了针对三孩家庭的购房补贴政策。下面小编将为您介绍三孩家庭购房补贴的标准及申请流程,为有意购房的三孩家庭提供法律指南。...时间:2025.03.31
-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为鼓励生育、支持多孩家庭,出台了一系列购房补贴政策,以减轻多孩家庭的经济负担,促进其居住条件的改善。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出发,详细解读义乌多孩家庭购房补贴的条件及申请流程。...时间:2025.03.29
-
在房屋保险中止期间发生的事故,保险公司通常不会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双方签订的保险合同条款来确定。如果保险合同中有特别约定,则应按照约定处理。此外,若保险人未依法履行通知义务导致被保险人未能及时续保而造成损失,被保险人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向保险人主张权利。...时间:2025.03.21
-
在限购政策背景下,解决住房刚需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探讨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如何合法合理地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主要途径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申请经济适用房、参与共有产权房项目等。...时间:2025.03.14
-
在进行二手房交易时,买卖双方需要了解并承担一系列的费用和税费。买卖双方还应保持密切沟通,确保交易顺利进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维护自身权益。如有任何疑问或纠纷,可以寻求专业律师或房产中介的帮助。...时间:2025.03.10
-
房产税是针对房屋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其计税依据、税率、纳税人、征收方式与期限等均有明确规定。房产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期缴纳的征收办法,具体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关于“2025房产税的纳税期限是多久?”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3.07
-
在购买房屋后发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此类情况,建议首先与开发商或卖方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则可以通过向相关部门投诉或者提起诉讼等方式寻求法律救济。...时间:2025.03.06
免费咨询在线律师
热门法律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