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继承或赠与所得财产在何种条件下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继承或赠与所得财产在何种条件下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1. 遗嘱指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公民可以通过遗嘱自由处分其遗产,包括指定由配偶中的一方单独继承。在这种情况下,该继承的财产将被视为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
2. 赠与约定: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人可以在赠与合同中确定财产只归受赠人所有,即赠与给夫妻一方且明确约定为其个人财产的,该赠与财产不计入夫妻共同财产。
3.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未实际取得:如果继承或赠与的财产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尚未实际取得所有权(例如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产权过户),那么这部分财产在离婚时通常不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哪些财产应当属于共同财产?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原则上视为夫妻共同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以下类型的财产通常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1. 工资、奖金、劳动报酬等常规性收入;
2. 生产、经营所得收益,例如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的收益;
3. 知识产权的收益,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财产权利带来的经济利益;
4.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所有的除外;
5. 通过购买、交换、接受赠与等方式取得的房屋、汽车等实物财产;
6.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储蓄、投资及由此产生的收益;
7. 其他应依法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财产。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一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下列财产属于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一)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二)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三)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
请注意,以上内容基于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定,若后续法律法规有所调整,请以最新规定为准。
在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婚后产生的收益应如何归属?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的财产,除非有明确约定归各自所有,否则通常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对于婚后产生的收益,如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知识产权收益等,如果没有明确的婚前或婚内协议约定为个人财产,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应归属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根据《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二)生产、经营的收益;(三)知识产权的收益;(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在没有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婚后产生的收益不论是由哪一方直接取得,均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由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并有权平等处理和支配。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一条 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具体解释。
对于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如遗嘱内容、赠与合同约定及财产实际取得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在此类问题上,建议当事人在处理此类事务时,积极寻求专业法律咨询,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
在商业经营与消费活动中,部分消费者可能存在恶意找茬赖账的行为,这不仅损害了商家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了解消费者恶意找茬赖账是否犯法及处罚规定,以及商家遇到此类情况该如何应对,对于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至关重要。...时间:2025.07.03
-
不当得利制度作为民法体系中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旨在矫正无法律依据的财产变动。随着数字经济与复杂交易模式的兴起,不当得利纠纷呈现高发态势,但司法实践中存在立案难与胜诉难的双重困境。下面小编系统解析不当得利案件的立案条件与胜诉率的影响因素,为当事人提供可操作的维权指南。...时间:2025.06.19
-
在刑事法律体系中,抢劫罪与抢夺罪作为侵犯财产与人身安全的典型犯罪,其量刑标准、金额分级及罪名区分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与当事人权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法治理念更新,司法解释对抢劫罪的定罪量刑规则作出细化调整,并进一步明确了两罪在行为特征、主观恶性及社会危害性上的本质差异。...时间:2025.06.17
-
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财产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故意毁坏他人财物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可能触犯法律,面临刑事处罚。下面小编将围绕故意毁坏他人财物立案标准及处罚赔偿进行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合法权益。...时间:2025.06.11
-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住宅的消防安全与责任划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楼房发生爆炸导致住宅无法居住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时,受害者如何依法维权、责任主体如何认定,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与法治秩序。下面小编详细解析爆炸事故中的赔偿与责任归属问题,明确法律依据与救济路径,帮助公众在面对突发事故时理性维护自身权益。...时间:2025.06.10
-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网络兼职凭借其灵活的工作时间、便捷的操作方式等显著特点,吸引了众多求职者的目光。网络兼职市场鱼龙混杂,诈骗行为屡见不鲜。当求职者不幸遭遇网络兼职诈骗,不仅可能遭受经济损失,还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时间:2025.06.09
-
景区表演期间发生火灾属于严重安全事故,可能直接影响游客安全与观演体验。在此情形下,消费者是否可要求退票,需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典》及景区管理法规综合判断。火灾可能导致演出中断、场地无法使用或存在安全隐患,均构成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或经营者违约。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景区...时间:2025.06.06
-
未成年变卖金饰品的行为是否需要家长在场,需结合其年龄、民事行为能力及法律规范综合判断。根据《民法典》,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任何民事行为均需法定代理人代理;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独立实施的重大财产处置行为需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金饰品作为贵重财产,其变卖行为通常...时间:2025.06.06
-
精神病人砸车事件涉及侵权责任与监护人义务的界定,是社会治理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精神病人因民事行为能力受限,其侵权责任需由监护人承担。明确精神病人侵权责任主体与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认定标准,有助于厘清法律关系,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同时规范监护人职责履行。...时间:2025.06.04
-
冒领大额工伤金算犯罪。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并处骗取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若构成诈骗罪,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刑期会根据诈骗金额、情节严重程度等因素由法院判定。...时间:2025.05.0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