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2024年数罪并罚的原则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1.22 11:10:40
2024年数罪并罚的原则主要包括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这些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中有明确规定。在适用数罪并罚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和相关法律条款,以确保刑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数罪并罚”的相关问题。

2024年数罪并罚的原则是什么?

  2024年数罪并罚的原则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原则,以及相关的详细法律条款如下:

  一、数罪并罚的原则

  吸收原则

  含义:重罪吸收轻罪或重刑吸收轻刑,只执行最重刑罚,轻罪或轻刑不再执行。

  适用情形:当数罪中有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或者附加刑为没收财产时,采用吸收原则。

  限制加重原则

  含义:在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的基础上,以其中最重刑罚为基础,再酌情决定执行的刑罚,但有限制加重的幅度。

  适用情形:当数罪分别被判处不同刑罚(不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时,采用限制加重原则。

  具体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并科原则

  含义:将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然后将各罪所处的刑罚相加在一起全部执行。

  适用情形:当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时,附加刑需与主刑并科执行。

  具体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二、数罪并罚的适用条件

  必须是一人犯有数罪:这是数罪并罚的前提条件,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构成数罪,就谈不上对数罪实行合并处罚。

  数罪必须发生在法定期间以内: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漏罪)。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新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犯多个罪名就会数罪并罚吗?

  当一个人犯了多个罪名时,确实会进行数罪并罚。以下是对数罪并罚的详细解释,包括其相关的法律条款:

  一、数罪并罚的定义

  数罪并罚是指对犯两个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的刑罚。这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的量刑制度,旨在确保对犯罪行为的全面、公正评价。

  二、数罪并罚的法律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三、数罪并罚的适用条件

  必须是一人犯有数罪。这是数罪并罚的前提条件,即犯罪主体必须是同一人,且其实施了两个以上的犯罪行为。

  数罪必须发生在法定期间以内,包括: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漏罪)。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新罪)。

  四、数罪并罚的原则

  吸收原则:重罪吸收轻罪,即只执行最重的刑罚,而较轻的刑罚则被最重的刑罚所吸收,不再执行。

  限制加重原则:在数罪分别定罪量刑的基础上,以其中最重刑罚为基础,再酌情决定执行的刑罚,但不得超过一定的限度。

  并科原则:当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时,附加刑需与主刑并科执行。

  五、数罪并罚的注意事项

  数罪并罚不是对犯罪分子数个罪简单地加重处罚,而是先对犯罪分子所犯的各罪分别定罪处罚,然后再根据数罪并罚原则,决定该犯罪分子应执行的刑罚。

  在数罪并罚时,应充分考虑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以确保刑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九条: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以上则是关于“数罪并罚”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2024想象竞合犯定一罪还是数罪并罚?
    2024年想象竞合犯的定罪原则仍然是从一重罪处罚。在处理想象竞合犯案件时,应准确判断行为人是否只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并综合考量其所触犯的各罪名及相应的法定刑,最终选择处罚较重的罪名进行定罪处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想象竞合犯”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08.02
  • 2024年数罪并罚的处罚最高能达到什么程度?
    数罪并罚是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全面评价犯罪人的行为,实现刑罚的公正和合理,并通过对犯罪人的严厉惩处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数罪并罚”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04.12
  • “先并后减”与“先减后并”的数罪并罚规则有何区别?
    “先并后减”与“先减后并”是刑法中关于数罪并罚的两种不同计算方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犯罪人刑期的具体计算顺序和方法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到实际执行刑期的长短。...
    时间:2024.03.12
  • 2024年刑法中数罪并罚的含义是什么?
    数罪并罚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指对行为人在同一判决宣告前犯有数个罪行的,根据法律规定,在确定各罪应处刑罚的基础上,按照特定的并罚原则和方法,决定最终应当执行的刑罚的一种制度。...
    时间:2024.03.11
  • 2024年刑事犯罪中数罪并罚的法定原则是什么?
    在刑事法律体系中,数罪并罚是指对行为人在同一判决中被认定犯有多个罪行时,依法合并计算刑罚的一种制度。其法定原则主要体现在限制加重原则、吸收原则以及并科原则等方面。...
    时间:2024.03.11
  • 数罪并罚是否可以适用缓刑?
    数罪并罚是指对一个人所犯数罪合并处罚,不考虑其犯罪的具体情况,而是根据法律的规定,科以其应受的相应处罚。这其中还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内容,如果有想要了解的,下面就可以跟随法头条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时间:2023.10.20
  • 数罪并罚会判死刑立即执行吗?
    数罪并罚是指对一个人所犯的多个罪行进行并罚,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犯有多种罪行,他将被分别审理,并将各个罪行的惩罚结果合并执行。这是确保法律公正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之一。这其中还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内容,如果有想要了解的,下面就可以跟随法头条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时间:2023.10.19
  • 牵连犯是不是可数罪并罚?
    实际上,当行为人在实施犯罪的时候,还可能会由于出现特定情节而构成不同性质的犯罪人员。这其中还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内容,如果有想要了解的,下面就可以跟随法头条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时间:2023.09.14
  • 数罪并罚的特点是什么?
    有时候,不法分子所做出的行为就可能会到涉及多种罪名,那么法院在判决的时候就可能采取数罪并罚。数罪并罚是有多种不同情况的,而这样也会使得最终的量刑结果变得不一样。这其中还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内容,如果有想要了解的,下面就可以跟随法头条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时间:2023.01.28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