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男子醉驾送妻子就医被判无罪有什么法律依据?

发布时间:2025.08.20 09:48:27
近日,建筑工人酒驾送早产妻子获免责裁定引发热议,下面小编将从法律条文与司法实践双维度,解析醉驾免责的法律依据,并系统梳理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为公众理解法律适用提供专业指引。

男子醉驾送妻子就医被判无罪有什么法律依据?

  醉驾送医免责的核心法律依据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对紧急避险的规定。

  根据该条款,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需满足双重条件:

  危险必须现实存在且迫在眉睫。当妻子突发疾病导致生命权面临直接威胁,且无其他救助途径时,危险已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紧迫状态。

  避险行为需具备必要性。当120急救车无法及时抵达、现场无合法驾驶人等客观条件限制下,醉驾成为唯一可行的救助手段,此时行为人被迫在公共安全与个体生命权之间作出权衡。

  司法机关在认定时,会严格审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醉驾未造成交通事故、未对公共安全产生实质损害,且行为人主观上无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而是出于保护他人生命的正当动机,则符合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此类免责仅针对刑事责任,行为人仍需承担吊销驾驶证、五年内禁驾等行政处罚,体现法律对公共安全与个体权益的双重保护。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紧急避险的成立需同时满足五大要件:

  第一,危险必须现实存在且正在发生。危险来源包括自然灾害、人为侵害等客观因素,但需排除行为人自身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的危险。若危险尚未发生或已消除,则不构成紧急避险。

  第二,避险行为需具有必要性。当唯一可行的救助手段是损害另一法益时,方可认定行为具有迫不得已性。存在其他合理途径(如呼叫代驾、等待救援),则不得以避险为由损害法益。

  第三,避险意图需正当。行为人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而非追求个人非法利益。以避险为名实施犯罪,则构成故意犯罪。

  第四,避险行为需未超过必要限度。法律要求避险行为所保护的法益价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被损害的法益价值。在生命权与财产权的权衡中,生命权具有绝对优先性;但在生命权与生命权的对等保护中,则需避免以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

  第五,特定主体责任排除。根据刑法规定,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员(警察、消防员等)不得以避险为由逃避职责,否则需承担相应责任。

  紧急避险制度是法律对人性善意的制度化保护,但其适用需严格遵循法定条件。

  司法机关在个案中需综合考量危险紧迫性、行为必要性及法益权衡等因素,确保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公众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亦应优先寻求专业救助,避免因法律认知偏差导致权益受损。

相关阅读更多>>
  • 男子醉驾送早产妻子就医被判无罪,紧急避险应当符合的条件有哪些?
    建筑工人赵赫阳因妻子早产、救护车无法及时抵达,冒险醉驾送医,最终被法院以紧急避险免除刑事责任。在生命权与公共安全冲突时,法律如何平衡利益?紧急避险的认定需满足哪些条件?避险过程中引发交通事故,责任如何划分?...
    时间:2025.08.20
  • 列车停运乘客砸窗通风,紧急避险如何界定?
    在列车突发停运等紧急状况下,乘客为求生存砸窗通风的行为,常引发紧急避险是否成立的争议。紧急避险作为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关乎个体生命安全,也涉及公共财产与他人权益的平衡。明确紧急避险的界定标准及其不适用情形,有助于判断行为的合法性,能为公众在危急时刻的行动提供法律指引。...
    时间:2025.07.04
  • 列车事故乘客破窗透气是否构成紧急避险?
    2025年7月2日晚8时28分,金温地方铁路公司一列货物列车在浙江金华市东孝乡境内沪昆线东孝站停车不及,与K1373次旅客列车发生侧面冲突,致客车机车前台车脱线。事故导致列车停滞约3小时,车内空调停运、气温高达33℃,多名乘客因闷热中暑,其中一名黑衣小伙情急之下用安全锤砸碎车窗通风,随后在金华站被民警带走调查。事件引...
    时间:2025.07.03
  • 2025年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是否担责?
    紧急避险行为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措施。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如果紧急避险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则行为人不承担责任或仅承担适当的责任。...
    时间:2025.05.03
  • 2025年交通事故因紧急避险造成事故责任怎么算?
    在交通事故中,如果一方因采取紧急避险措施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责任的划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紧急避险行为本身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害而不得不采取的行为,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减轻或免除责任承担者的部分法律责任。...
    时间:2025.02.20
  • 2025年紧急避险情形下责任如何划分?
    紧急避险是指在面对正在发生的危险时,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生命、财产等合法权益免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在紧急避险情形下,如果行为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则不承担民事责任;但如果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则需要适当承担赔偿责任。...
    时间:2025.02.09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