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劳动关系是怎么认定的?
2024年劳动关系是怎么认定的?
2024年劳动关系的认定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等规定。具体认定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资格符合规定
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用人单位必须是我国劳动法中规定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具备合法的用工主体资格。
劳动者主体资格:劳动者必须具备合法的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就业年龄和其他条件。
二、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管理并提供劳动
劳动规章制度适用: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需遵守这些规章制度。
劳动管理: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地点等方面的安排。
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这是劳动关系成立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必须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即劳动者的劳动对于用人单位的业务运营具有实际贡献。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劳动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劳动法》第十条
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劳动关系有什么特征?
劳动关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上的平等性与客观上的隶属性并存
法律上的平等性: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或服务,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这种关系的建立基于双方的平等自愿。
客观上的隶属性: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在实现劳动过程中需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从而形成了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二、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
劳动关系是随着劳动过程的进行而产生的。劳动者只有与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通过实际的劳动过程,才能与用人单位产生劳动关系。没有劳动过程,就不可能形成劳动关系。
三、具有排他性
劳动关系具有严格的排他性,即它只能产生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内一般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任何劳动者都不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同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同时,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也不得同时与一个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四、以劳动为目的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过程,为社会生产或社会产品提供服务。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归属于用人单位,劳动者是在用人单位的组织指挥下,为了最终实现用人单位的利益而劳动的。
五、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相结合的双重属性
劳动关系是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意志。我国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劳动关系的强制干预性质。同时,当事人双方对劳动关系的具体事项可以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自由约定,这体现了契约自由的本质属性。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劳动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劳动法》第十条
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以上则是关于“劳动关系”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某公司HR因应届生拒绝录用offer,在行业群组中公开指责其“无契约精神”,并威胁“业内广而告之”,引发舆论对职场权益保护的广泛讨论。这一事件暴露出两个核心法律问题:企业能否以“行业封杀”威胁拒绝offer的求职者;未签订劳动合同且未入职的劳动者是否享有自由离职权。下面小编将从《民法典》《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条款出...时间:2025.07.23
-
随着劳动法修订的持续深化,立法愈发聚焦于实现劳动者权益保护与用人单位用工管理之间的精妙平衡。试用期离职作为劳动关系解除过程中极为常见的情形,其期限规则的设定与界定,直接且紧密地关系到双方的核心权益,常常成为困扰劳动者的难题。...时间:2025.07.09
-
辞退补偿是指用人单位在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时,依据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向劳动者支付的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对于辞退补偿有明确的规定。关于“二十年老员工被辞退如何补偿?”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7.07
-
体罚是一种违法行为。从法律角度来看,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体罚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和健康权。关于“公司是否有权利对员工进行体罚?”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7.03
-
公务员被双开是指公务员因违纪违法被同时给予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的处分。其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根据这些规定,公务员若触犯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如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将面临被“双开”的严厉处分。关于“公务员被“双开”后还能再担任其他职务吗?”的相关问题,法头...时间:2025.07.02
-
工作时间制度是指国家规定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劳动的制度,包括标准工作时间制度、不定时工作时间制度、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制度以及其他工作时间制度。其中,标准工作时间制度是最常见的一种,它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这一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益,防止过度劳动对劳...时间:2025.06.21
-
雇佣智障人员打工涉及的法律风险与工伤赔偿问题,既关乎劳动者权益保护,也涉及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我国法律对残疾人就业权益有明确保障,但若用人单位在用工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或未履行法定义务,将面临法律追责。...时间:2025.06.05
-
员工获得赔偿的条件:存在合法劳动关系或合同关系,且因用人单位的过错或违法行为导致员工遭受损失,该损失与用人单位的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关于“公司搬迁老员工不愿意去是否有权获得赔偿?”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6.02
-
辞退孕妇一般不合法。用人单位在辞退孕妇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辞退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避免给孕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如果孕妇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关于“孕妇在怀孕期间被公司辞退是否合法?”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时间:2025.06.01
-
生育津贴是职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产假或者计划生育手术休假期间获得的工资性补偿,是生育保险待遇的组成项目。关于“员工被公司辞退后是否还能领取生育津贴?”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5.2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