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提前7分钟下班车祸死亡被认定工伤,认定依据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8.20 14:20:08
近日,山西省某电子公司员工提前7分钟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死亡,最终被认定为工伤的案例引发社会广泛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条文与司法实践出发,系统解析工伤认定的核心依据及用人单位的赔偿义务。

提前7分钟下班车祸死亡被认定工伤,认定依据是什么?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此条款的适用需满足三重条件:

  第一,事故发生于“上下班途中”。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第六条,“上下班途中”需同时满足“合理时间”与“合理路线”双重要件。

  其中,“合理时间”的判定需结合用人单位管理惯例与劳动者行为模式。劳动者长期在固定时间段内提前下班,且用人单位未提出异议或实施管理措施,则该时间段可被认定为“合理时间”。

  第二,劳动者对事故无主要责任。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以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劳动者承担次要责任或无责任,则符合“非本人主要责任”要件。

  第三,用人单位管理惯例的司法考量。司法实践中,法院会审查用人单位考勤制度与实际执行情况。

  制度未明确禁止弹性下班,或长期默许劳动者提前离岗,则用人单位不得以“违反规章制度”为由否定工伤认定。

认定工伤后用人单位如何赔偿?

  工伤认定后,用人单位需根据伤残等级与劳动能力鉴定结果承担法定赔偿责任。

  停工留薪期工资。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需按月支付劳动者原工资福利待遇,支付期限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可延长。

  此期间工资标准以劳动者事故发生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准,且不得因劳动者停工而降低。

  伤残津贴与一次性补助金。劳动者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用人单位需保留劳动关系并退出工作岗位,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90%至75%。

  五级、六级伤残且难以安排工作的,用人单位需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本人工资的70%至60%。

  五级至十级伤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需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规定,通常与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挂钩。

  护理费与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期需护理的,由用人单位负责;评定伤残后需护理的,按生活完全、大部分、部分不能自理三档,分别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30%按月支付。配置辅助器具的费用,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由用人单位承担。

  禁止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不得以非法定事由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违法辞退,需支付赔偿金,标准为经济补偿的二倍,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

相关阅读更多>>
  • 2024年车祸后工伤认定条件是什么?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等工伤的,也应当认定为工伤。在正常上下班途中受伤,如果不是本人的主要责任,也有工伤认定的可能性。关于“2024年车祸后工伤认定条件是什么”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时间:2024.10.28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