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2024年遗失物和遗忘物的区别在于?

发布时间:2024.08.01 15:33:22
遗失物和遗忘物在定义、性质、法律效果与责任承担、心理状态以及占有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准确判断财物的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来维护自身权益。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遗失物和遗忘物”的相关问题。

2024年遗失物和遗忘物的区别在于?

  在2024年,遗失物和遗忘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义与性质

  遗失物:

  定义:遗失物是指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因疏忽而偶然将财物失落在某处,以至脱离了自己的控制,且通常难以回忆起财物的确切失落地点。

  性质:遗失物是非基于遗失人的意志而暂时丧失占有的物,且只能是动产。遗失物占有人遗失动产时,往往是无意识的,事后也一般难以准确回忆或说明遗失发生的具体地点。

  遗忘物:

  定义:遗忘物是指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有意识地将所持财物放在某处,因一时疏忽忘记拿走而暂时失去控制的财物。遗忘物的特点是财物所有人暂时失去对财物的控制和占有,但通常能够回忆起财物遗忘的具体场所和时间。

  性质:遗忘物与遗失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失主对财物控制力的丧失程度。遗忘物的失主一般能回忆起遗失点,并未对财物完全失去控制力。

  二、法律效果与责任

  法律效果:

  遗失物:拾得人享有费用或报酬请求权。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拾得他人遗失物的,应当归还失主,拾得者因此而支出的费用,应由失主偿还。对于拒不返还他人遗失物的行为,应当按照不当得利行为,追究其侵权的民事责任。

  遗忘物:拾得人或发现人不享有费用或报酬请求权。对于拒不交出他人遗忘物的行为,则应当以侵占罪论处。

  责任承担:

  侵占遗失物:一般作为民事纠纷来处理,侵占人需承担赔偿责任。

  侵占遗忘物:由于侵占遗忘物的主观恶性较大,因此会受到国家刑罚的制裁。

  三、心理状态与占有模式

  心理状态:

  遗失物占有人遗失动产时,往往是无意识的。

  遗忘物的占有人则是有意识地将物放置于某地,事后也能准确地回忆或说明物所遗留的具体地点或场所。

  占有模式:

  遗失物为“占有—无人占有”模式,即财物从原占有人手中遗失后,处于无人占有的状态。

  遗忘物则采取“占有—占有”模式,遗忘物的物主虽然暂时失去了对财物的直接占有,但因其能够回忆起财物遗忘的具体场所,因此该场所的管理人可能因遗忘行为而自动取得对遗忘物的占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六条

  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遗忘物的定义是什么?

  遗忘物的定义是指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有意识地将所持财物放在某处,因一时疏忽忘记拿走,以致脱离了自己的控制,但通常能够回忆起财物遗忘的具体场所和时间的财物。这种财物的特点是,虽然所有人或持有人暂时失去了对财物的直接占有和控制,但并未完全丧失对财物的所有权或持有权,且通常能够回忆起财物遗失的地点和时间。遗忘物与遗失物的主要区别在于,遗失物通常是无意识丢失的,且难以回忆起确切的遗失地点,而遗忘物则是有意识放置但忘记取走的,且能够回忆起遗忘的具体场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一十六条

  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以上则是关于“遗失物和遗忘物”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女子连续一周被邻居冒用地址点外卖该怎么处理?
    近日,上海一女子连续一周被邻居冒用地址点外卖,起初以为是配送错误未予理会。但连续多日依旧如此,甚至被对方当面拦截。之后该女子上门理论,却被对方回应称“可能不小心点错了地址”。对于此次事件,很多网友认为对方这种行为可能让他人当“背锅侠”,还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安宁。那么我们该怎么维权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解...
    时间:2025.07.09
  • 不可撤销的居间承诺书合法吗?
    在居间服务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为了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服务流程、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往往会涉及到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文件,其中居间承诺书和居间协议最为常见。由于法律知识的专业性与复杂性,许多人对这两份文件的性质、效力及相互关系存在诸多疑问和困惑。...
    时间:2025.07.04
  • 热播剧被切条传播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热播剧被切条传播的现象日益普遍。这种行为看似方便观众快速获取精彩片段,实则严重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侵犯著作权罪不仅损害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还破坏市场秩序,阻碍文化创新。为打击此类犯罪,法律明确了立案标准,涵盖违法所得、非法经营、复制品数量等多个维度。下面小编为您详细解析相关...
    时间:2025.06.06
  • 银行未经授权泄露个人隐私怎么处罚?
    银行未经授权泄露个人隐私是违法的,触犯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侵权情节较轻时,相关部门会责令改正、警告,情节严重的,银行会被责令暂停业务等,并处高额罚款。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解答,一起来了解下吧。...
    时间:2025.06.05
  • 无过错侵权责任和过错推定侵权责任的区别有哪些
    在侵权责任法领域,无过错侵权责任与过错推定侵权责任是两种重要的责任形态,它们在责任构成要件、归责原则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准确区分二者,明确侵权责任的承担、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同时,明确无过错侵权责任的赔偿主体,也是解决侵权纠纷、实现损害填补的关键环节。...
    时间:2025.05.24
  • APP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用户如何维权?
    APP违法收集个人信息,指的是移动应用程序(APP)在未经用户明确同意或违反最小必要原则的情况下,擅自收集、使用、存储用户的个人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APP收集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
    时间:2025.05.15
  • 自己发的照片被商用了怎么办?
    面对照片商用侵权,创作者需以法律为武器,通过证据固定、协商谈判与司法诉讼维护权益。赔偿金额的确定需结合侵权情节、市场价值与损失程度综合判断。我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未经许可将他人照片用于商业用途构成侵权,侵权方需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下面小编将结合司法实践与典型案例,解析侵权赔偿的认定标...
    时间:2025.05.15
  • 在景区意外受伤如何索赔?
    景区消费纠纷兼具合同履行与安全保障双重属性,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侵权责任法的交叉适用。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规范体系出发,解析意外伤害索赔路径与门票定价合规性审查标准,为消费者理性维权提供专业指引。...
    时间:2025.05.03
  • 同人作品盈利算侵权吗?
    同人作品虽然享有著作权保护,但权利行使受到原作版权的制约。创作者在创作同人作品时,应尽量融入独创性元素,减少对原作内容的直接引用,并在必要时获得原作者的授权。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创作成果,又能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时间:2025.04.24
  • 直播间装饰使用图片侵权如何赔偿?
    直播间装饰使用图片侵权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权利人应提高版权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直播平台也应加强内容审核和管理,确保直播间的装饰内容合法合规。对于侵权行为,权利人可以通过向直播平台投诉、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以及寻求司法救济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时间:2025.04.19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