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新疆有民宿涨到4000元一晚,市场定价怎么才是合法的?
新疆有民宿涨到4000元一晚,市场定价怎么才是合法的?
根据《价格法》第六条,民宿价格原则上属于市场调节价,由经营者依据成本、供求关系等因素自主制定。
定价需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不公平高价;需接受政府价格部门的指导与干预,尤其在旅游旺季等特殊时段。
价格应覆盖合理成本并保留适当利润,不得通过虚构成本、垄断地位等手段抬高价格。民宿工作人员称“冬季房价回落至七八百元”,印证了季节性成本波动对定价的影响,但需排除人为操纵成本的因素。
高价需与配套服务质量匹配。若民宿以“含餐”“装修档次高”等理由定价,需在合同中明确服务内容,否则可能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欺诈行为”。
定价需通过行业协会报备或政府价格监测。市场监管部门据此进行成本核算与干预,未报备的涨价行为可能被认定为违法。
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可能面临怎样的处罚?
根据《价格法》第十三条与《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经营者必须履行三项义务:
1. 内容完整性:需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减免政策等信息。民宿若仅标注“房价含餐”却未说明餐食标准,即构成内容缺失。
2. 方式规范性:标价需清晰、醒目,不得使用“时令价”“起”等模糊表述。乌鲁木齐市市场监管局曾要求餐饮经营者杜绝“时令价”标注,民宿行业同理适用。
3. 动态更新义务:价格调整时需及时更换标价签,不得在标价外加价收费。若民宿在游客入住时临时加收“景区接送费”,且未提前公示,即属违法。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十三条,可处5000元以下罚款;若违法所得无法计算,则直接按无违法所得情形处罚。存在“屡查屡犯”“社会影响较大”等情形,将从重处罚。违法信息将纳入企业信用档案,影响其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等资格。
-
近年来美容行业低价引流、强制升单的套路屡见不鲜,部分商家通过技术手段制造心理强制,迫使消费者接受高价服务。纹眉店店员故意将顾客眉毛纹丑,利用其不敢出门见人的心理,强迫其升级消费高价项目,最终涉事店长和顾问因强迫交易罪获刑。...时间:2025.07.30
-
某电商平台连衣裙的“买家秀”中,多位“用户”的晒图竟出现六根手指的异常细节,疑似AI生成失误。这一荒诞场景背后,是部分商家通过伪造买家秀、雇佣水军刷好评等手段,将电商评论区变成“虚假广告场”。下面小编为您带来更多细节解读。...时间:2025.07.28
-
近日,网传一女子高价收购老人知了壳却遭遇“石子陷阱”的事件引发社会热议。本为同情老人多付5元,却因壳内大量掺杂石子损失千元,甚至被质疑“摆拍”。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中药材市场的诚信危机,更折射出消费者在遭遇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欺诈行为时的维权困境。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角度解析“塞石子”行为的违法性,并梳理缺...时间:2025.07.28
-
某停车场因“停车30分7秒按45分钟收费”引发舆论热议。快递行业将2.1公斤包裹按3公斤计费、共享充电宝使用5分钟按30分钟扣费……“向上取整”的收费模式正从个别企业的“潜规则”演变为行业“惯例”。这一现象背后,既涉及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法律边界,也暴露出经营者对法律责任的漠视。下面小编将从“向上取整收费的合法性”...时间:2025.07.26
-
近日,消费者王某两次在某餐饮店点购4元一份的“肉末蒸蛋”,端上桌的却只有蒸蛋,商家以“菜名未必含肉末”“价格低”为由拒绝担责。王某遂以虚假宣传、欺诈为由起诉,索赔500元。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实务角度,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典型案例,系统解析“索赔合法性”与“投诉有效性”两大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清晰的维权指...时间:2025.07.25
-
近年来食品安全纠纷频发,其中顾客用餐后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引发的赔偿争议尤为突出。在司法实践中,商家因无法自证食品符合安全标准而被判承担赔偿责任的案例屡见不鲜。此类纠纷不仅关乎消费者健康权益,更考验着法律对经营者的约束力与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时间:2025.07.25
-
黄石市下陆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因肉末蒸蛋无肉末引发的消费纠纷案。消费者王某两次购买该菜品均未发现肉末,商家以菜名未必含肉末为由辩解,最终法院认定商家构成消费欺诈,支持消费者索赔诉求。此案引发社会对消费欺诈认定标准的广泛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层面解析该案的赔偿依据,并系统梳理消费欺诈的认定标准。...时间:2025.07.24
-
近日,某地一饭店服务员当面倒入罐装可乐一杯卖50元事件引发舆论热议。消费者质疑“3元罐装可乐为何身价暴涨16倍”,而市场监管部门回应“明码标价即合法”。这一争议背后,折射出市场调节价机制下商家定价权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博弈。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层面解析“明码标价”的合法边界,并探讨商家自主定价的监管主体与规则,为...时间:2025.07.24
-
上海某高端饭店因服务员当面将市售3元罐装可乐倒入杯中,以50元高价售卖的行为引发舆论热议。这一事件折射出市场定价权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深层矛盾:商家能否以服务溢价为由突破商品本身价值?消费者面对高价饮料是否只能被动接受?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解析此类行为的合法性边界,并梳理消费者维权路径。...时间:2025.07.24
-
近日,某景区在公共县道、乡道设卡收取“300元/人过路费”引发舆论哗然。多名游客反映,自驾途经景区周边县道和乡道时,被景区工作人员以“不参观景点也需缴费”为由强制收费,且费用不包含景点门票。下面小编将结合法律条文、典型案例与投诉机制,为公众提供清晰指引。...时间:2025.07.23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