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地役权与用益物权并存,后者是否保有地役权?
2024年地役权与用益物权并存,后者是否保有地役权?
在2024年,当地役权与用益物权并存时,后者确实保有地役权。这一结论主要基于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七十八条的规定:“土地所有权人享有地役权或者负担地役权的,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时,该用益物权人继续享有或者负担已经设立的地役权。”这一条款明确指出了在集体土地上设立用益物权(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时,用益物权人有权继续享有或负担已经设立的地役权。
解释与说明
地役权与用益物权的关系:地役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为了提高自己不动产的效益,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而用益物权则是指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当地役权与用益物权并存时,用益物权人作为土地的实际使用者,有权继续享有地役权带来的便利和权益。
设立用益物权不影响地役权:在集体土地上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时,这些权利的设立并不会导致原有的地役权消灭。相反,用益物权人有权继续享有或负担已经设立的地役权。这意味着,即使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发生了变化,地役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仍然存在,并对新的权利持有人产生约束力。
保护土地所有权人和用益物权人的权益:《民法典》的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土地所有权人和用益物权人的合法权益。它确保了土地所有权人在设立用益物权时能够保留或转移地役权,同时也保障了用益物权人能够继续享有或负担地役权所带来的权益和便利。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百七十八条
土地所有权人享有地役权或者负担地役权的,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时,该用益物权人继续享有或者负担已经设立的地役权。
地役权与用益物权是什么?
地役权与用益物权是物权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含义和法律特征。
一、用益物权
定义:
用益物权,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所有之物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它是物权的一种,表现的是对财产的利用关系,侧重于物的使用价值。
主要类型: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用益物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利用该土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村民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居住权: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地役权(虽然地役权本身也是用益物权的一种,但在此处作为用益物权的一个具体类型提及):为了需役地的便利而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法律特征:
用益物权以不动产、动产为权利客体。
用益物权以占有、使用、收益为其权利内容。
用益物权是在他人所有之物上设立的权利,是一种他物权。
用益物权的权能并不完全,是一种定限物权。
二、地役权
定义:
地役权,是指为使用自己不动产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地役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合同约定实现需役地(自己的不动产)对供役地(他人的不动产)的利用。
法律特征:
地役权是按照当事人的约定设立的用益物权,具有意定性。
地役权是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上的用益物权,其客体通常是土地,不包括建筑物。
地役权是为了需役地的便利而设立的用益物权,其设立目的是为了增加需役地的使用价值或满足需役地权利人的某些特殊需求。
地役权具有从属性,不得与需役地分离而为让与或设定其他权利负担;同时,地役权随需役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消灭而消灭。
地役权具有不可分性,即地役权不得被分割为两个以上的权利,也不得使其一部分消灭。
设立方式:
地役权通常通过地役权合同设立,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地役权合同。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地役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百七十八条
土地所有权人享有地役权或者负担地役权的,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时,该用益物权人继续享有或者负担已经设立的地役权。
以上则是关于“地役权”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2025年,农村宅基地政策与《民法典》相关条款的衔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政策通过“三权分置”与“五大红线”强化宅基地管理,而《民法典》则从法律层面明确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与转让规则。下面小编将系统梳理2025年农村宅基地新政策的核心内容,并解析《民法典》对宅基地的法律规定,为农民与法律从业者提供清晰的政...时间:2025.06.26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及地方实践,符合特定条件的城市户口人员可申请迁回农村,重新获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政策并非“一刀切”放开,而是对资格认定、土地权属、集体表决等环节设置了严格规范。下面小编结合法律条文与实际案例,解析城市户口迁回农村的核心条件、程序及风险,为公众提供合规指引。...时间:2025.06.02
-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是农村改革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完善,以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了解农村土地确权的最新法律法规以及土地确权后子女能否继承等问题,是农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前提。...时间:2025.05.27
-
2025年,自然资源部通过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优化用地审批流程、强化工业用地供应保障及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等举措,构建了覆盖全链条的用地政策体系。新政聚焦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及耕地保护三大领域,既通过“标准地”供应、混合用途开发等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又以严格的用途管制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守资源安全底线。政策实...时间:2025.05.21
-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与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2025年我国户籍管理政策在农村户口迁回、结婚迁户及离婚后户口处理方面呈现新变化。下面小编将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户口登记条例》及最新司法实践,系统梳理三类户口迁移的法定条件、程序规则及实务要点,为公民提供合规操作指南。...时间:2025.05.19
-
农村山林与自留山权属继承涉及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个体使用权的法律边界,其核心争议在于“所有权不可继承”与“使用权可流转”的制度平衡。现行法律明确山林承包经营权、自留山使用权可由子女继承,但需满足承包期限、户籍及集体同意等条件。下面小编将结合《土地管理法》《民法典》及最新司法实践,解析继承规则、争议焦点与操...时间:2025.05.12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征地现象日益普遍,而征地赔偿标准和到账时间成为农民朋友最为关心的问题。下面小编将结合当前的政策和实际情况,对农村征地赔偿标准及到账时间进行详细介绍。...时间:2025.04.30
-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日益规范。中央一号文件及相关土地政策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提出了更为明确和严格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农村宅基地的交易手续也变得更加规范和复杂。下面小编将围绕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新规,详细探讨农村宅基地交易所需的手续。...时间:2025.04.08
-
农村土地纠纷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协作才能有效解决。虽然12388热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朋友提供咨询和举报渠道,但更为直接和有效的解决途径还是依赖于村委会、镇政府、县级以上自然资源部门、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以及人民法院等部门的共同努力。...时间:2025.03.13
-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电力设施的建设与扩张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视,电力用地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什么是电力用地?2025年的电力用地补偿标准又有哪些新变化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读。...时间: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