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2024年医疗损害纠纷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6.28 11:40:58
2024年医疗损害纠纷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行为要件、损害事实要件、因果关系要件和过错要件。在处理医疗损害纠纷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构成要件,以确定责任归属和赔偿范围。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医疗损害纠纷”的相关问题。

2024年医疗损害纠纷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2024年医疗损害纠纷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要件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损害纠纷的主体必须是依法取得执业许可或者执业资格的医疗机构,以及在该机构中执业的医务人员。这些主体在诊疗活动中因过失或故意行为导致患者损害,才可能构成医疗损害纠纷。

  二、行为要件

  医疗行为的存在:医患双方之间必须存在真实的医疗行为。医疗行为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对患者实施的诊断、治疗、护理等行为。

  违法行为或技术失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存在违法行为或技术上的失误。这些行为或失误可能是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也可能是由于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足或疏忽大意导致的错误操作。

  三、损害事实要件

  患者发生损害事实:患者必须因医疗行为遭受了实际的人身损害。这种损害可以是身体上的伤害,如残疾、器官功能损害等,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损害,如因医疗行为导致的精神痛苦、焦虑等。

  四、因果关系要件

  因果关系存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违法行为或技术失误与患者遭受的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即患者的损害是由于医疗机构的过错行为直接导致的,而非其他因素所致。

  五、过错要件

  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存在过错: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如果因未尽到该义务而导致患者损害,则视为存在过错。过错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疗损害纠纷怎么起诉?

  医疗损害纠纷的起诉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诉前准备工作

  收集证据:

  当事人应当收集与医疗损害纠纷相关的所有证据,包括但不限于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医疗费发票、诊断证明、检查报告单等。这些证据用于证明患者在该医疗机构就诊的事实以及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的过错行为。

  如果可能,还应收集与损害后果相关的证据,如伤残鉴定报告、死亡证明等。

  撰写起诉状:

  根据收集到的证据,撰写起诉状。起诉状应当详细说明案件的事实、理由和诉讼请求,并明确列出被告的名称、地址等信息。

  准备其他诉讼材料:

  除了起诉状外,还需要准备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营业执照等复印件。

  如果原告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中死者亲属的,应提交死者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证明及继承人基本情况的证明(包括户口簿、当地派出所证明等)。

  如果委托他人代为起诉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的身份证明。

  二、提起诉讼

  选择管辖法院: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医疗损害纠纷案件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侵权行为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因此,原告需要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提交起诉材料:

  将起诉状及所有相关证据材料提交给选定的法院。法院在收到起诉材料后,会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会予以立案并通知当事人缴纳诉讼费。

  三、开庭审理

  第一次开庭:

  法院会安排时间进行第一次开庭。在开庭时,法院会确认医患双方的诉讼主体资格,对双方提交的病历资料进行质证。经过质证的病历资料将作为后续医疗事故鉴定的依据。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环。法院会根据需要委托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患方应认真对待鉴定过程,向专家小组详细陈述医疗经过并指出医方的过失。

  再次开庭及判决:

  鉴定结果出来后,法院会根据鉴定结论及双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的,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起上诉。

  四、执行判决

  如果被告未按照判决履行义务,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医疗损害纠纷的诉讼时效通常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此,在提起诉讼前,当事人应确保未超过诉讼时效期限。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以上则是关于“医疗损害纠纷”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医院使用过期液体药品如何处罚?
    医疗安全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而药品与医疗器械的质量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健康。部分医院因使用过期液体或注射过期药水引发公众关注,此类行为不仅违反医疗伦理,更触碰法律红线。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严格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过期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流通与使用已被明确禁止。...
    时间:2025.07.15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怎么报销?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宣布,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向精准分层和全覆盖迈出关键一步。此次调整不仅扩大了医保药品范围,更通过基本医保+商业健康保险双目录模式,为高价创新药开辟了支付新路径。...
    时间:2025.07.09
  • 医疗机构乱收费怎么投诉
    医疗机构乱收费是违法的,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也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价格法和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规范收费行为,确保收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关于“医疗机构乱收费怎么投诉?”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5.07.08
  • 黑救护车致死案中,医院担责依据何在?
    2020年8月5日,吉林长春32岁女子刘丽丽因头孢过敏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治疗后病情恶化,院方建议转院至北京协和医院。家属在院方推荐下,选择了一辆带有“吉大一院”标识的120救护车。转运途中,该救护车因氧气不足两次停车加氧,甚至在服务区停车吃饭延误救治时间,最终导致刘丽丽在北京市通州区不幸去...
    时间:2025.07.02
  • 患者手部外伤被要求检查前列腺属于过度诊疗吗?
    2025年6月30日,江苏常州市民朱先生向媒体反映,其堂哥在宜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处理手部外伤时,被要求进行前列腺、双肾、输尿管等与外伤无关的内科彩超检查。事件引发公众对“过度检查”的质疑:手部外伤是否必须接受前列腺检查?医院与卫健委的回应为何存在矛盾?患者权益如何保障?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
    时间:2025.07.01
  • 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合法吗怎么处理?
    近年来,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部分民营救护车因收费过高被质疑“天价”。医院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元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救护车收费合法性的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出发,分析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元的合法性及处理方式,并梳理2025年救护车跨省收费标准,为公众提供参考。...
    时间:2025.06.19
  • 救护车800公里收费2.8万元且无明细违法吗?
    救护车作为紧急医疗救援的重要工具,其收费标准及合规性直接关系到公众权益和社会公平。关于救护车跨区域转运收费过高、缺乏明细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下面小编将围绕救护车跨区域收费的合法性及乱收费的处罚规定展开分析,为公众提供法律指引,也为相关机构规范服务提供参考。...
    时间:2025.06.17
  • 婚检为什么不通知对方结果?
    婚前医学检查作为预防出生缺陷、保障婚姻健康的重要制度,其结果通知机制与费用承担问题长期引发社会关注。我国现行法律虽未强制要求婚检,但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了婚检的自愿性框架,并明确隐私保护与费用分担原则。...
    时间:2025.06.12
  • 2025未成年的医美追诉期是多久?
    民事追诉期,通常指的是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简而言之,民事追诉期是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时间限制。关于“2025未成年的医美追诉期是多久?”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6.04
  • 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医疗市场的复杂化,过度医疗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对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与投诉途径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旨在通过法律手段遏制不合理的医疗行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下面小编将从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与投诉途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过度医疗问题的法律规制逻辑。...
    时间:2025.06.04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