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2024年网络欺凌会触犯刑法吗?

发布时间:2024.05.07 10:37:03
网络欺凌,即通过互联网平台对他人进行侮辱、诽谤、威胁或散布隐私等行为,严重时确实可能触犯我国刑法。其是否构成犯罪,主要取决于行为的性质、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符合相关罪名的构成要件。

网络欺凌会触犯刑法吗?

1.侮辱罪与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发布侮辱性言论、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若达到情节严重标准,即可入罪。

2.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网络欺凌中常见的散布他人隐私行为,若涉及非法获取及传播个人信息,可能触犯此罪。

3.寻衅滋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可以构成寻衅滋事罪。网络欺凌行为若造成公共秩序的严重扰乱,也可能以此罪论处。

4.威胁、恐吓行为:如果网络欺凌涉及到对他人进行具体的、现实的威胁或恐吓,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威胁安全、恐吓他人的相关规定,如构成敲诈勒索罪或故意伤害罪的预备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

其他相关条款,根据具体行为和后果而定

贬低他人算侵犯权利吗?

对“贬低他人”这一行为是否构成侵权,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回答。首先,需要明确“贬低他人”可能涉及的主要法律领域是人格权保护,尤其是名誉权和荣誉权。

1. 名誉权: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自然人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如果一方通过言语、文字、图片等形式,对他人进行无端指责、恶意诋毁、虚构事实等行为,导致他人社会评价降低,即可能构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例如,公开场合或网络平台上发布不实信息,恶意贬低他人的人格、品行、能力等。

2. 荣誉权:《民法典》第1031条规定,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享有荣誉权。贬低他人可能涉及到损害他人已获得的荣誉称号、奖项、成就等,从而侵犯其荣誉权。例如,未经证实地质疑他人获奖的正当性,或故意贬低其在某一领域的贡献和地位。

此外,如果贬低行为针对特定群体,还可能触犯《刑法》关于寻衅滋事罪(第293条)或侮辱罪(第246条)的规定,构成刑事犯罪。同时,如果贬低行为发生在职场或学校等特定环境,还可能违反相关劳动法、教育法以及反歧视法规,构成对他人平等就业权、受教育权等的侵犯。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1024条:自然人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第1031条: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293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第246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总结,贬低他人在特定情形下确实可能构成对他人权利的侵犯,主要涉及名誉权、荣誉权等人格权,甚至可能触犯刑法。处理此类问题时,应依据具体的贬低行为、方式、影响范围、后果等因素,结合上述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受害者有权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责任,必要时可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侵犯通信隐私算违法吗?

侵犯通信隐私是被视为违法行为的。根据我国的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侵犯。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也明确规定:“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无论是非法监听、阅读他人的邮件、短信,还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公开他人的通信内容,都可能构成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网络欺凌行为一旦达到法定的严重程度,将依法受到刑事追究。受害者应保存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网络文明的宣传教育,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作为法律从业者,我们呼吁社会各界提高法律意识,尊重他人权利,共同维护网络秩序与安全。

『温馨提示』需要专业律师的建议?法头条是您的最佳选择!我们拥有3万+高效专业的律师团队,随时在线为您解答疑惑,让您省时省心。

相关阅读更多>>
  • 精神损害是否可以获得赔偿?
    精神损害是可以获得赔偿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自然人因人格权受到侵害时,可以向侵权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时间:2025.01.11
  • 2024年损害赔偿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在哪?
    损害赔偿责任主要是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具体金额根据实际损失来定。而侵权责任范围更广,包括损害赔偿、制止侵权、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认定侵权责任需要满足四个要素: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关于“2024年损害赔偿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在哪”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时间:2024.10.29
  • 2024年侵犯个人隐私的赔偿标准有哪?
    侵犯隐私权的赔偿额度需要认真考虑,包括侵权的性质、影响,还有受害者的精神损伤等因素。要是涉及财产损失,就按照市场价格来算;要是涉及精神损害,法院会综合考虑侵权情节、受害者的情况,以及社会的发展水平,谨慎地确定赔偿金额。关于“2024年侵犯个人隐私的赔偿标准有哪”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时间:2024.10.29
  • 2024年侵犯未成年隐私权判几年?
    一般来说,如果情节轻微,可能不构成犯罪,但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例如通过披露未成年人隐私获取巨大非法利益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关于“2024年侵犯未成年隐私权判几年”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时间:2024.10.17
  • 2024年限制人身自由的标准是怎样的?
    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定标准是:倘若通过实施拘留、禁闭或其他强制性手段,借此将他人按照其个人意愿控制身体活动的自由予以剥夺或限制的行为,应被界定为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关于“2024年限制人身自由的标准是怎样的”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时间:2024.10.17
  • 2024年死亡抚恤金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在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员工死亡的情况下,抚恤金通常按照其生前最后一个月份的基本工资标准进行一次性的发放;而对于已经离休或者退休的员工而言,他们在生前最后一个月能够享受到的基本离退职费也会用于抚恤金的发放。关于“2024年死亡抚恤金的法律依据有哪些”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时间:2024.10.17
  • 2024年在公共场所损坏他人名声违法吗?
    在公共场合污损他人名誉属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名誉权,侵权方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法律规定不得侮辱、诽谤他人,否则将面临行政处罚,如拘留和罚款。情节严重者可能受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等刑事处罚。关于“2024年在公共场所损坏他人名声违法吗”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时间:2024.09.20
  • 2024年公共场所私人安装摄像头违法么?
    我国法律并未严格禁止个人安装监控设备,但私设摄像设备可能侵犯他人权益,如未经允许对准公共场所或他人住所。随着技术发展,监控设备性能提升,但隐私权风险也增加。无节制发展可能导致公众隐私权受威胁。关于“2024年公共场所私人安装摄像头违法么”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时间:2024.09.20
  • 2024年被人打耳光属于侵害人身权的什么行为?
    当遇到被打耳光等身体权侵害行为时,受害人应及时报警并寻求法律帮助。经公安机关调解无效后,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侵害人身权”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09.16
  • 2024年哪些行为属于侵害人身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于侵害人身权的行为人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侵害人身权”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09.16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