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肖像权和隐私权的界限在哪里?
肖像权和隐私权的界限在哪里?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同时,公民的隐私权也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侵犯他人的隐私,包括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如果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隐私,例如在私人空间拍摄或公开他人的私密信息,那么就可能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被非法关押可否起诉?
如果一个人被非法关押,他或她有权依法提起诉讼,这通常涉及到行政诉讼或者刑事诉讼。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可以起诉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如错误拘留或非法羁押;在刑事诉讼中,如果涉及到公权力机关如公安机关、检察院等的非法拘捕,可以申请国家赔偿。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被非法关押,可以视为行政机关侵犯了个人的人身自由权,因此有权提起行政诉讼。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违法拘留、逮捕等侵犯人身权的情形,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七条: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一)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的,或者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但是拘留时间超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其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等。被非法关押的个人完全有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肖像权和隐私权的界限在于合法使用和尊重个人意愿。在行使肖像权时,必须尊重他人的隐私权,不得侵犯其个人信息和私人空间。反之,在保护隐私权时,也要注意不能无端限制合理的肖像使用。在具体案件中,应综合考虑行为性质、目的、方式等因素,判断是否构成侵权。
-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截图称《新华字典》(第12版)对“累赘”一词的例句为“孩子小成了累赘”,引发公众对出版物内容合法性与社会伦理的广泛争议。部分网友认为该例句涉嫌歧视未成年人,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原则;另有观点认为字典作为工具书,例句仅反映语言使用现实,不构成法律侵权。法头条...时间:2025.07.01
-
个人卫生习惯的合理性直接影响身体健康,过度依赖特定清洁产品可能引发皮肤屏障受损或过敏反应。女子因长期使用湿厕纸导致就医事件,暴露出消费者对清洁产品成分、使用频率及自身肤质适配性的认知不足。此类案例中,部分患者因过度清洁破坏肛周黏膜屏障,诱发接触性皮炎或真菌感染,凸显科学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法头条小编整理...时间:2025.06.28
-
医疗场所的隐私保护是患者权益的核心内容,而诊疗环境的安全性直接关乎患者尊严与信任。主持人曝光某三甲医院肠镜检查不关门事件,暴露出医疗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隐私管理漏洞。此类现象不仅违反医疗伦理规范,更可能触犯患者隐私权保护相关法律。过往案例中,多家医院因诊疗环境管理失当引发患者投诉甚至诉讼,凸显法律对医疗隐...时间:2025.06.28
-
在日常生活中,因场所安全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低头族餐厅前摔骨折索赔6万被驳回”事件引发公众对安全保障义务的关注。究竟安全保障义务该如何认定?它属于过错责任还是无过错责任?接下来,小编将从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角度,为你详细剖析这两个关键问题。...时间:2025.06.26
-
在校园、军训或特殊教育场景中,教官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对教育方式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广泛讨论。体罚不仅损害学生身心健康,更可能触犯法律红线。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角度深入剖析教官体罚行为的违法性,并明确何种程度的体罚行为可构成举报依据,帮助公众理解法律边界,推动教育环境规范化。...时间:2025.06.23
-
在刑事司法体系中,羁押期限与量刑结果的关系常引发公众误解。被羁押者可能因案件复杂、程序推进缓慢而长期滞留看守所,最终判决刑期却远短于羁押时间,导致关押越久即判得越重的认知偏差。超期羁押不仅侵犯公民人身自由,还可能引发对司法公正性的质疑。...时间:2025.06.09
-
我国《民法典》第1198条明确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但该义务的边界与责任划分需结合具体场景综合判断。下面小编将结合真实案例与法律条文,解析此类纠纷中的责任认定规则与归责原则,为公众提供法律指引。...时间:2025.05.30
-
在公共场所摔倒受伤的纠纷中,责任认定常引发争议。我国《民法典》第1198条明确规定,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或管理者负有安全保障义务,未尽义务导致损害的需承担侵权责任。下面小编将法律条文与司法案例,解析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范围、责任主体及店门口摔伤的责任认定规则,为公众提供法律指引。...时间:2025.05.30
-
隐私权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格权利,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当个人隐私被侵犯,如他人未经许可公开照片或传播隐私信息时,权利人可依据法律框架采取分层应对措施。下面小编将从法律条款的适用性出发,解析维权路径与法律后果。...时间:2025.05.29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地方政策,学校虽可组织家长参与校园安全管理或提供课后服务,但必须遵循自愿、合法、合理原则。下面小编将结合法律规范与司法实践,解析学校强制家长站岗行为的违法性及课后服务费征收的合法性边界,为家长提供维权指引,为学校管理划定法律红线。...时间:2025.05.1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