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诽谤造谣毁坏他人名誉判刑多久?

发布时间:2025.06.13 10:18:11
诽谤造谣行为的法律规制,是法治社会对人格尊严的庄严承诺。从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制裁,到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救济,法律为名誉权保护织就了严密的防护网。面对网络时代的谣言泛滥,公众需明确,言论自由绝非造谣诽谤的挡箭牌,任何突破法律底线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

诽谤造谣毁坏他人名誉判刑多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该条款明确了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一是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故意,即明知捏造事实仍予以传播;

  二是客观上实施了公然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

  三是达到“情节严重”标准,如造成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等后果,或利用信息网络散布点击量、转发量达到法定次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可认定为“情节严重”)。

  诽谤罪原则上属于自诉案件,但若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或国家利益,则可转为公诉案件。

  例如,诽谤信息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等情形,公安机关可主动介入。

  此外,若行为人同时触犯其他罪名(如寻衅滋事罪),可能面临数罪并罚。

  量刑时,法院会综合考虑诽谤手段的恶劣性、传播范围、危害后果等因素,在法定刑幅度内裁量刑罚。

造黄谣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造黄谣”特指编造、传播涉及他人性隐私的虚假信息,其行为同时触犯诽谤罪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若涉及非法获取、散布他人隐私信息)。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

  造黄谣行为直接侵犯他人名誉权与隐私权,受害者可依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刑事责任方面,若造黄谣行为符合诽谤罪“情节严重”标准,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同时构成侮辱罪(如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则可能择一重罪处罚。

  此外,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受害者可通过向公安机关报案、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或民事诉讼等途径维护权益。

相关阅读更多>>
  • 2024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立案标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综合考量的。在实际操作中,执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立案。同时,随着法律法规的更新和完善,这些标准也可能会有所调整。因此,建议在实际应用中结合最新的法律法规进行参考。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06.25
  • 2024年如果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会被怎么处罚?
    如果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建议尽快寻求专业的法律援助,以了解可能的法律后果并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同时,也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并尊重法院的判决结果。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4.04.16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1000张手机卡怎么判刑?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人知道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非法分子通过他人的信息来获取利益。这其中还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内容,如果有想要了解的,下面就可以跟随法头条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时间:2023.09.05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