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12304打电话是法院传唤吗调查什么的?
12304打电话是法院传唤吗调查什么的?
12304系全国法院系统统一使用的司法服务热线,其核心职能包括:
1. 诉讼程序通知:如开庭时间、地点变更提醒
2. 法律文书送达:电子送达判决书、裁定书等
3. 案件进展查询:当事人可通过该号码查询案件审理状态
4. 司法服务咨询:提供立案指南、诉讼费计算等便民服务
来电性质需通过"三查三不"原则核实:
1. 查案件编号:真实来电必提供唯一案件识别码,可通过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核验
2. 查法院信息:需明确告知具体承办法院名称、地址及法官联系方式
3. 查文书形式:法院传唤必附书面传票,口头通知需后续补送法律文书
4. 不索要财物:司法机关严禁通过电话要求转账、支付保证金
5. 不威胁施压:合法传唤不会使用"逮捕""拘传"等恐吓性语言
6. 不泄露案情: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不会向第三方透露案件细节
近年出现多起冒充12304的电信诈骗案件,犯罪分子通过虚拟拨号技术伪造号码,以"涉案调查""资金冻结"等为由实施诈骗。公众接到此类电话时,应立即挂断并通过12368诉讼服务热线或当地法院官网核实。
派出所传唤最多扣留多长时间?
治安传唤时限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分为:
1. 一般情形: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2. 复杂情形: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时限延长至24小时
3. 通知义务:公安机关须在传唤后及时通知被传唤人家属
刑事传唤时限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分为:
1. 普通传唤: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2. 特殊情形:案情重大复杂需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时限延长至24小时
3. 权利保障:传唤期间须保证犯罪嫌疑人饮食和必要休息时间
时限计算规则:
1. 起始时间:自被传唤人到达指定地点时起算
2. 连续计算:不得以连续传唤形式变相拘禁
3. 超期处理:超出法定时限的询问查证行为属于程序违法,相关证据可能被依法排除
-
近年来智力残疾者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册公司的案件频发。河南某二级智力残疾男子被冻结100万元资产的事件,再次将这一社会问题推至公众视野。下面小编系统分析冒用智力残疾者身份注册公司的法律责任及救济路径,并探讨其账户被冻结后的解冻机制。...时间:2025.09.10
-
飞机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飞行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任何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都绝不容许。在乘机过程中,携带打火机登机就是一种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的行为,其面临的处罚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与严格规定。...时间:2025.09.09
-
近期,广州一名14岁初中生小李在一年半内偷用母亲手机向某网络游戏充值552笔、累计37万元的案件引发社会关注。家长以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为由起诉游戏公司要求全额退款,最终法院判决游戏公司返还12.3万元,双方按4:6比例担责。下面小编为您具体分析。...时间:2025.09.09
-
近期,广东深圳男子杨某因假借领养之名虐杀20余只猫被刑事立案,成为全国首例因虐猫行为进入刑事程序的案件。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虐杀动物是否构成犯罪和可能涉及哪些罪名的激烈讨论。下面小编将系统解析虐杀动物行为的法律定性及量刑规则。...时间:2025.09.09
-
近日,栾某醉酒后连续拨打110辱骂接警员消息引发热议。案件暴露出部分群众对110报警资源的滥用问题,更引发公众对恶意拨打110辱骂接警员如何处罚、报假警属于何种违法行为等法律问题的关注。下面小编为您具体分析解读。...时间:2025.09.09
-
近日,一则董事长与明星女友内幕交易被刑拘的新闻引爆舆论。北京某公司董事长向其明星女友泄露上市公司重组内幕信息,二人利用信托计划及个人账户大举买入股票,却因重组失败亏损500余万元,最终双双被刑事拘留。下面小编为您具体分析解读。...时间:2025.09.09
-
近日,一起缓刑考验期内再犯新罪案件引发社会关注。被告人朱某在缓刑期间沉迷网络赌博,虚构合作收购活鸡项目骗取228万余元,最终被撤销缓刑,与新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5年。下面小编为您具体分析相关细节。...时间:2025.09.09
-
在日常生活中,敲诈勒索行为时有发生,严重侵犯他人财产权益与身心健康。那么,在法律层面,敲诈勒索罪的认定需满足哪些关键条件呢?下面小编将从三个核心方面进行剖析,公众应明晰这些规定,既避免自身陷入犯罪风险。...时间:2025.09.08
-
邪教组织以精神控制为核心手段,通过编造歪理邪说、神化首要分子等非法方式发展成员,其危害性不仅限于破坏社会秩序,更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构成严重威胁。当邪教组织将魔爪伸向小学生时,法律如何界定其罪名?公众又该如何通过合法渠道进行举报?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时间:2025.09.08
-
近年来,以高薪招聘为幌子诱导求职者贷款购车的纠纷频发,部分招聘公司通过抬高购车价格、赚取贷款差价的方式牟利,导致求职者背负高额债务却无法获得承诺收益。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角度解析此类行为的合法性边界,并梳理求职者被骗后的维权路径。...时间:2025.09.08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