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无固定期限合同被辞退赔偿标准是多少?
无固定期限合同被辞退赔偿标准是多少?
违法解除需要赔偿2N。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需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指劳动合同解除前12个月平均应得工资,包括奖金、津贴等货币性收入。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经济补偿标准按三倍数额计算,且支付年限不超过12年。例如某地月平均工资为8000元,实际月薪30000元的高管,其经济补偿单月上限为24000元。
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如严重失职)解除合同无需赔偿;依据第40条(如不能胜任工作)解除需支付N或N+1经济补偿;无合法理由解除则需支付2N赔偿金。赔偿金计算年限自实际用工日起,不受合同类型影响。
2025年试岗期七天没有工资违法吗?
是违法的。
《劳动合同法》规定,自用工之日起即建立劳动关系,企业必须支付劳动报酬。试岗期无论是否签订书面合同,劳动者提供实际劳动即产生工资支付义务,无薪试岗属于克扣工资的违法行为。
法律仅认可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的试用期,且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自行设定的“试岗期”属于二次筛选机制,实质是变相延长试用期或规避用工责任,违反“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规定。
劳动者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或申请仲裁追讨试岗期工资,企业需补发报酬并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若试岗期间发生工伤,企业需全额承担医疗费用及赔偿。对于要求试岗者自购装备或缴纳费用的行为,劳动者有权拒绝并向监管部门举报。
-
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的一部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进行相互考察的期限。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估,而劳动者也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等进行了解。关于“试用期员工不合格的标准是如何界定的?”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6.29
-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合同的签订与解除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核心权益保障。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是否必须转为无固定期限合同?若企业单方解除无固定期限合同,赔偿标准如何界定?下面小编将从法律条文与实务操作出发,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系统性解析,帮助双方明晰权利义务边界。...时间:2025.06.25
-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合同条款的完备性与合法性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实践中,劳动合同中必备条款的缺失或违法约定常引发纠纷,而劳动合同无效的认定亦需严格遵循法律规定。下面小编将围绕“劳动合同中的必备条款”及“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两个问题,结合法律规定与...时间:2025.06.23
-
没签劳动合同离职的赔偿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双倍工资差额、经济补偿、劳动关系证明、违法辞退的赔偿金以及擅自离职的赔偿责任等。劳动者在离职前应充分了解自身权益,依法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关于“没签劳动合同离职时劳动者能否获得赔偿?”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6.22
-
劳务派遣工多久可以转正式工?劳务派遣工转为正式工的时间并无统一法定标准,具体取决于用工单位的内部政策、岗位性质、个人表现及双方协商结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内容,一起来了解下吧。...时间:2025.06.17
-
在劳动关系中,工资条款作为核心内容,其约定不明或未依约履行均可能引发纠纷。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出发,系统梳理劳动合同中工资约定不明的处理规则,以及用人单位未依约支付工资的赔偿责任,旨在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时间:2025.06.03
-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也是保障双方权益的基础。因用人单位管理不规范或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常出现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当劳动者因此离职时,如何主张赔偿、是否需提前30天通知等问题,成为实务中常见的法律争议焦点。...时间:2025.06.03
-
我们在入职企业单位后一般都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来保障自己的权益,但也有入职没有签订合同的,这个时候如果离职算不算违约呢?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入职期间没有签合同离职一般不算违约,因为虽已形成劳动关系,但是没有法律的有效约束能力,因此离职不算违约。...时间:2025.05.20
-
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期间,在此期间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时间:2025.05.20
-
单位擅自变更劳动合同,如果构成违法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单位可能面临支付赔偿金、恢复原劳动合同内容、承担劳动者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法律责任。关于“单位擅自变更劳动合同劳动者如何应对?”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5.1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