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口头协议在仲裁中承认吗?
口头协议在仲裁中承认吗?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合同可以采取书面、口头或其他形式。从理论上讲,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口头协议的存在及其具体内容,该协议在仲裁程序中是可以被认可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口头协议缺乏明确的文字记录,其存在性和具体条款往往难以证实,这给当事人带来了较大的举证难度。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建议对于重要的事项,尽可能以书面形式签订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仲裁费用由哪方来承担呢?
在仲裁案件中,仲裁费用的承担通常由仲裁庭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裁定。这些费用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申请费、案件处理费以及仲裁员的报酬等。实践中,仲裁费用的分配方式多样:可能由败诉方全额承担;也可能按照双方各自的责任比例分担;或者,仲裁庭会基于公平原则及其他相关因素做出其他合理的费用分配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当事人之间事先已有明确约定,则应遵循该约定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七十六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向仲裁委员会支付仲裁费用。仲裁费用的负担,由仲裁庭根据本法的规定和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仲裁庭组成人员能指定吗?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仲裁庭的组成人员是可以指定的。当事人既可以自行选择仲裁员,也可以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进行指定。如果双方当事人在选择仲裁员方面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则由仲裁委员会主任负责指定仲裁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十一条 仲裁庭可以由三名仲裁员或者一名仲裁员组成。由三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约定由三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当事人约定由一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员。
虽然口头协议原则上是可以被仲裁机构所接受并作为裁决依据之一,但由于其固有的不确定性以及较高的举证要求,建议在商业交往中优先考虑使用书面合同来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
-
免责事由并不适用于所有违约情形。在特定条件下,当一方违反合同义务时,如果存在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的免责事由,则该方可以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这些情况需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条款及合同具体规定来判断。...时间:2025.04.29
-
签订商铺租赁合同是商业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需要租赁双方谨慎对待。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明确各项条款和细节,确保合同内容合法、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对于装修免租期等特殊条款,双方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协商和约定,以保障各自的权益。...时间:2025.04.23
-
直播虚假宣传和售卖假货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学会识别虚假宣传和假货,并在遇到问题时积极投诉维权。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直播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时间:2025.04.19
-
在传统文化中,墓地承载着对逝者的缅怀与尊重,其不可侵犯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墓地被占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侵犯了逝者家属的情感权益,也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那么,当墓地被占用时,应该如何处理?又该如何争取合理的补偿呢?...时间:2025.04.07
-
针对“仓储方是否有权留置存储货物”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在满足特定条件下,仓储方确实有权留置所保管的货物以保障自身权益。...时间:2025.03.25
-
在法律体系下,民事行为能力不足确实会影响合同的效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签订合同时一方或双方不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则该合同可能被视为无效、可撤销或者效力待定的状态。...时间:2025.03.22
-
在合同中未约定的事项,通常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来处理。如果合同双方能够就未约定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则可以通过补充协议的形式予以明确;若不能达成一致,则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执行。...时间:2025.03.22
-
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促使用人单位依法履行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时间:2025.03.22
-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线上购物的7天无理由退货制度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一环。为了进一步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推动消费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推荐性国家标准《售后服务无理由退货服务规范》(GB/T 44904-2024),该标准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文将对该新规进行详细解...时间:2025.03.21
-
合同保全期间能否解除合同这一问题,涉及到合同法中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一般而言,除非存在法定或约定的解除条件,否则在合同保全期间内单方面解除合同可能面临法律风险。但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如一方严重违约等),另一方仍有可能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主张解除合同。...时间: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