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劳动合同的有效性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合同双方是否具备合法的主体资格;合同内容是否遵循了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在签订合同时是否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合同的形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当一份劳动合同满足上述所有条件时,即可被视为有效。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未签订书面合同后果会怎样?
未签订书面合同并不一定意味着合同无效,但确实可能给双方带来一系列风险和不便。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口头协议也是法律所认可的,但由于缺乏书面记录,要证明其存在及其具体条款变得相当困难。一旦出现争议,缺乏书面证据的一方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合同(比如不动产买卖、超过六个月的租赁合同)明确要求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否则这些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或不成立。没有书面合同还可能导致双方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理解不一致,从而增加了产生纠纷的可能性为了更好地保障各方权益,建议尽可能采用书面形式来确立合同关系。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但在未采用书面形式之前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一十六条 租赁期限六个月以上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女性员工产假期间权益受损如何办?
当女性员工在产假期间遭遇权益受损时,首先需要清楚地了解她们依据法律法规所享有的具体权利。根据现行规定,女性员工享有带薪产假的权利,并且在此期间其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应被削减;同时,雇主不得因女员工怀孕或生育等原因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发现这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寻求帮助与救济:
1.与所在单位进行友好协商,尝试达成一致解决方案。
2.向当地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介入调解。
3.若协商未果,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
4.对于仲裁结果持有异议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通过法律途径,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以上步骤为遇到此类问题时可参考的解决流程。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以上为针对女性员工产假期间权益受损问题的基本法律框架及主要依据条款,具体情况还需结合实际案例细节来进一步分析处理。
只有当劳动合同同时满足上述所有条件时,才能被认定为有效。对于任何一方来说,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都应当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并确保整个过程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大学实习生被辞退是否合法,需结合实习性质、协议约定及法律关系综合判断。在校学生实习多属劳务关系,适用《民法典》而非《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能否合法辞退取决于实习协议条款及辞退理由是否正当;若实习生已毕业且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则需遵循《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或正式合同解除的规定。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时间:2025.08.10
-
近日,某电商公司因一则《关于加班的通报表扬》陷入舆论漩涡。该公司公开表彰7月加班时长最高的员工达159.96小时,日均工作至深夜23:12,并号召全员学习其“无私奉献精神”。然而,这一行为不仅引发网友对“职场PUA”的批判,更触碰了《劳动法》的底线。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解析:月加班160小时是否合法?我国对加班时长有何...时间:2025.08.08
-
试用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向考察的特殊阶段,但这一阶段的权益保护常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纠纷。实践中劳动者常面临被辞退后能否获得补偿、工资是否全额发放、签署离职申请是否影响赔偿等核心问题。...时间:2025.08.08
-
公司解散涉及员工权益保障,经济补偿计算与争议解决是核心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员工可依据工作年限获得相应补偿,若公司拒不支付,员工可通过协商、投诉、仲裁等途径维权。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公司解散员工补偿”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8.08
-
工资是劳动者劳动价值的直接体现,但现实中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下面小编将围绕拖欠工资打12345是否管用、拖欠工资多久可主张双倍补偿两大核心问题,结合现行法律法规与司法实践,为劳动者提供清晰的维权路径与法律依据。...时间:2025.08.05
-
学信档案作为教育部指定的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查询唯一平台,承担着学籍、学历、学位信息核验的核心功能。2025年,随着电子注册制度的全面深化,毕业生及在校生可通过电脑端与手机端双通道快速完成信息查询与验证。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学信档案”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8.05
-
面对外包公司拖欠工资,员工可按协商投诉、仲裁、诉讼的顺序维权,每一步都有法律支撑。要注意留存证据、及时行动,以免过了时效。同时,外包公司也应遵守法律,按时发薪,维护劳动关系和谐。...时间:2025.08.01
-
某生鲜采购员管某与公司签订《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约定每月工资中包含“竞业保密工资400元”,离职后公司以“已支付补偿”为由拒绝额外补偿。法院最终判决该条款无效,认定竞业限制补偿金不得混入工资,需在离职后按月支付。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定性、支付规则及司法实践三个维度,解析“保密费混工资是否影响竞业约定效力”...时间:2025.07.31
-
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其行为受到严格的法律和纪律约束。同时,公务员家属的经商行为以及公务员能否帮助父母打理生意,也是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相关法律条款和司法解释,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详细解析。...时间:2025.07.25
-
公务员作为行使公权力的特殊群体,其职业行为受《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严格约束。近年来,部分公务员尝试通过直播等新兴方式获取收入,引发社会对公职人员廉洁性的关注。...时间: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