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2024年合同欺诈会受到什么处罚?

发布时间:2024.09.22 10:35:57
2024年合同欺诈的处罚依据严格的法律规定和量刑标准,旨在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实施合同欺诈的行为人,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合同欺诈”的相关问题。

2024年合同欺诈会受到什么处罚?

  2024年合同欺诈的处罚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对于合同欺诈的处罚,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量刑标准

  1、数额较大: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不满五千元的,单处罚金刑;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的,为拘役刑;一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一千二百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满三万元,且具有特定情形的(如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惯犯、诈骗救灾款物等),为有期徒刑三年。数额每增加,刑期相应增加。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个人合同诈骗,数额十万元且具有特定情形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数额二十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十年,并随数额增加刑期相应增加。

  二、特定情形的加重处罚

  个人或单位合同诈骗,在具备特定情形时,刑期会在基准刑的基础上有所增加。这些特定情形包括: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三、单位犯罪的处罚

  单位犯合同诈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个人犯罪的标准进行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合同欺诈是怎么认定的?

  合同欺诈的认定主要依据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是否存在欺诈行为,并导致对方当事人基于错误认识而作出不利于自己的决策。具体来说,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欺诈人的主观故意

  欺诈人必须具备明确的欺诈意图,即故意向对方当事人传递虚假信息或隐瞒真相,以诱使对方作出错误决策。这是合同欺诈行为成立的主观要件。

  二、欺诈行为的实施

  欺诈人实际执行了欺诈性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包括虚构事实、伪造证据、隐瞒真相等。这些行为必须是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决策的直接原因。

  三、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

  由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被欺诈人产生了对合同条款或其他重要情况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必须是基于欺诈行为而产生的,且与欺诈行为具有因果关系。

  四、基于错误认识作出决策

  被欺诈人因为上述错误认识而作出了不利于自己的决策,如签订合同、支付款项等。这些决策必须是基于错误认识而作出的,且导致了被欺诈人的经济损失。

  五、经济损失的发生

  合同欺诈行为必须导致对方当事人遭受了经济损失。这种经济损失可以是直接的财产损失,也可以是因合同履行不能而间接导致的损失。

  六、其他相关要素

  在认定合同欺诈时,还需要考虑其他相关要素,如欺诈行为是否具有持续性、是否涉及多人或多次欺诈等。这些要素有助于全面评估欺诈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以上则是关于“合同欺诈”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2025年欺诈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欺诈行为对合同效力产生直接影响,根据我国法律,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意味着,一旦合同被认定为因欺诈而成立,该合同自始无效或可被撤销。...
    时间:2025.05.02
  • 合同诈骗后报案有用吗?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其法律责任包括违法行政责任、侵权民事责任和犯罪刑事责任。如果合同诈骗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行为人不仅要承担民事责任,还可能受到刑法的制裁。关于“合同诈骗后报案有用吗?”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5.04.30
  • 12315热线处理什么问题?
    在消费日益增长的今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设立了12315热线,作为消费者投诉举报的重要途径。那么,12315热线究竟处理哪些问题?商家又是否害怕12315的投诉呢?...
    时间:2025.03.14
  • 签了虚假合同处理方法?
    处理虚假合同和推翻已签订的协议书都是复杂的法律问题,需要谨慎对待。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
    时间:2025.03.04
  • 2025合同诈骗能不能双倍赔偿?
    2025年合同诈骗不可以双倍赔偿。合同诈骗的被害人可以要求诈骗嫌疑人进行赔偿,但赔偿应以造成的实际损失为限。关于“2025合同诈骗能不能双倍赔偿?”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5.02.22
  • 房屋租赁合同造假算诈骗吗?
    房屋租赁合同造假是否算诈骗,需要根据造假者的主观故意、实际行为及后果以及行为的严重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涉及诈骗行为,将依法追究造假者的法律责任。因此,在签订和履行房屋租赁合同过程中,双方应保持诚实信用原则,确保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关于“房屋租赁合同造假算诈骗吗?”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
    时间:2025.02.15
  • 2025二手车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包括
    二手车交易中的欺诈行为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风险,但消费者可以通过收集证据、与卖方协商、向相关部门投诉以及采取法律途径等多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时也应提高警惕,仔细核实车辆信息,谨慎签订合同,以避免陷入欺诈陷阱。...
    时间:2025.01.24
  •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有什么区别?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违约是指违反合同债务的行为,亦称为合同债务不履行。合同违约仅指违反合同债务这一客观事实,不包括当事人及有关第三人的主观过错。关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有什么区别?”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
    时间:2025.01.17
  • 2025合同诈骗可以双倍赔偿吗?
    合同诈骗不可以双倍赔偿。被害人可以要求诈骗嫌疑人进行赔偿,但赔偿应以造成的实际损失为限。关于“2025合同诈骗可以双倍赔偿吗?”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5.01.10
  • 2025篡改合同构成合同欺诈吗?
    篡改合同是违法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因此,擅自对合同进行篡改,改动内容无效或导致合同无效,该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关于“2025篡改合同构成合同欺诈吗?”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1.10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