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刑事辩护法庭上被告保持沉默权利何在?
刑事辩护法庭上被告保持沉默权利何在?
被告人在面对刑事指控时,享有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这间接赋予了被告保持沉默的权利。被告人可以选择不作陈述,不对指控进行答辩,或只在认为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提供信息。这一权利旨在防止通过强制手段获取供述,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审判过程的公正性。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2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0条:“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什么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怎样提起?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等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同时提起要求被告人赔偿损失的民事诉讼。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整合司法资源,简化诉讼程序,使被害人能够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同时寻求刑事责任的追究与民事赔偿的救济。
提起方式简述:被害人欲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一般应在刑事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向检察机关提出,或在法院受理刑事案件后,直接向审理该刑事案件的法院提交书面的附带民事诉状,明确请求赔偿的具体项目和数额,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支持其诉求。在特殊情况下,如被害人在一审判决前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根据《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在二审期间经二审人民法院调解不成的,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何认定犯罪事实不清状况?
在刑事诉讼中,认定犯罪事实不清主要涉及证据的收集、审查与认定过程。认定犯罪必须坚持“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原则。这意味着所有构成犯罪的事实都必须有合法、有效的证据予以证明,且这些证据之间能够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排除合理怀疑。如果存在关键事实无法查清,或者证据之间存在矛盾,无法形成确信无疑的结论,则可认定为犯罪事实不清。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四条:审判人员应当全面审查证据,判断证据是否真实、合法,与待证事实是否具有关联性;证据之间是否相互印证,有无矛盾;证据能否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据此对案件事实作出认定。
3.同上,第一百零五条:没有直接证据,但间接证据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一)证据已经查证属实;(二)证据之间相互印证,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三)全案证据已经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四)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结论具有唯一性。认定犯罪事实不清主要是通过严格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和充分性来实现,确保定罪量刑建立在坚实可靠的证据基础之上。
我国法律明确保障了被告人在刑事辩护法庭上保持沉默的权利,这是对个人尊严及基本人权的尊重,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必要条件。被告人应充分了解并合理行使这一权利,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以上是法头条法务对“刑事辩护法庭上被告保持沉默权利何在”问题的解答,如果您需要更多法律帮助,请到法头条进行咨询。
-
死刑案件因其涉及剥夺生命权的极端严重性,成为司法体系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围绕死刑犯辩护权与辩护律师执业资格的争议,本质上是对程序正义与人权保障的深刻探讨。下面小编将系统解析死刑犯辩护的必要性及律师执业年龄限制的法律依据,为公众提供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的法律解读。...时间:2025.06.17
-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或者说,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鉴别和判断的一种活动。关于“2025哪些不属于司法行政机关受理司法...时间:2025.06.07
-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犯罪意图并不一定需要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同样可以作为认定犯罪意图的依据,只要这些间接证据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并且排除合理怀疑地证明了被告人的主观心态。...时间:2025.05.23
-
生活中如果被打之后还手算正当防卫还是互殴呢?这个问题一直是值得探讨的,在法律看来被打后还手算正当防卫还是互殴得看具体情况,需结合情境、行为性质及法律标准综合判断。比如对方停止攻击了还追着对方打,这可能被认定为互殴,若还手是为制止不法侵害且在合理限度内,则可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时间:2025.05.21
-
保护管辖与普遍管辖是国际刑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适用范围、目的及法律依据上存在明显区别。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对两者进行区分,并引用相关法律法规以明确其定义和适用条件。...时间:2025.05.20
-
在刑事案件中,证人证言是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亲属作为可能的目击者或知情者,其证言往往具有关键意义。然而,亲属的证言也可能受到情感、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司法实践中需要谨慎对待。关于“刑事案件中亲属的证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5.20
-
无罪辩护是指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针对公诉机关或自诉人提出的指控,通过辩护律师或其他辩护人的帮助,从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方面提出反驳,主张被告人没有实施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或者其行为不构成犯罪,以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请求法庭判决被告人无罪的一种辩护方式。关于“无罪辩护通常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的相...时间:2025.05.16
-
正当防卫是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护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能够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而不承担刑事责任。判断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需综合考虑侵害的性质、紧迫性及防卫行为的必要性和适度性等因素。...时间:2025.05.15
-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自首情节通常被视为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之一。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被认定为自首。对于有自首情节的犯罪分子,在量刑时法院可以依法给予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时间:2025.05.13
-
2025年坐飞机携带香烟是否违法,主要取决于携带香烟的数量以及是否遵守了航空公司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关于“2025坐飞机携带香烟是否违法?”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5.0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