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判刑后多长时间家属可以探视?

发布时间:2025.07.12 11:49:51
罪犯被判刑后,家属探视权的行使需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与监管场所规定。从判决生效到实际探视,需经历文书送达、罪犯收监、监狱通知等多个环节,时间跨度因刑罚类型、执行场所及地区管理差异而有所不同。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探监要求”的相关问题。

判刑后多长时间家属可以探视?

  一、判刑后家属探视的核心时间节点

  (一)判决生效后的文书送达与收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时,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其他执行机关。

  例如,某地中级人民法院于2025年6月1日作出终审判决,罪犯张某的刑期自判决生效之日起计算,法院需在6月11日前将执行文书送达监狱,监狱在收到文书后5日内完成收监手续。

  (二)监狱通知家属与首次探视安排

  监狱在收监后5日内会向家属寄送《入监通知书》,明确服刑地点、探视时间及要求。

  实践中,家属通常在判决生效后15—30日内收到通知。

  例如,罪犯李某于2025年6月15日被送至某省监狱服刑,其家属于6月20日收到通知书,载明首次探视时间为7月10日(周三),每月可探视1次,每次不超过1小时。

  (三)看守所与监狱的探视差异

  若罪犯剩余刑期较短(如3个月以下),可能在看守所执行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第二十八条,已判决罪犯的家属每月可探视1—3次,但周末及法定节假日通常不安排探视。

  例如,罪犯王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4个月,在某市看守所服刑,其家属可在工作日的周二、周四申请探视,每次不超过30分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时,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四十条: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

  第四十八条:罪犯收受物品和钱款,应当经监狱批准、检查。

  第四十九条:罪犯的会见一般每月1次,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宽管级罪犯和其他有特殊情况的罪犯,监狱可以照顾增加会见的次数和延长会见的时间。

  

探监有什么要求规定?

  探监是法律赋予罪犯亲属及监护人的一项重要权利,旨在保障罪犯与家属的亲情联系,促进其改造和回归社会。然而,探监需遵循严格的法律规定和监管场所的管理要求,具体如下:

  一、主体资格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四十八条,只有罪犯的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及监护人有权探监。

  旁系亲属(如堂表兄弟姐妹)或朋友原则上无探视权,但实践中部分监狱在核实关系后可能允许探视,需以具体监狱规定为准。

  例如,罪犯李某的表兄因长期资助其狱中生活,经监狱审核后获得探视资格。

  二、证件材料要求

  探监时需携带以下材料:

  1.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户口本、军官证等;

  2.关系证明:首次探监需提供户口本、结婚证或公安机关出具的亲属关系证明;

  3.特殊情形证明:如罪犯配偶、父母病危,需提供医院诊断证明,经批准后可临时安排探视。

  三、时间与次数限制

  1.监狱探视:通常每月1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宽管级罪犯(表现良好)可增加至每月2次,每次2小时。探视时间一般为工作日,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不安排。

  2.看守所探视:已判决罪犯每月可探视1-3次,但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不安排;未决犯(等待审判)仅允许律师会见。

  四、程序与行为规范

  1.预约登记:通过监狱官网、电话或现场预约探视时间;

  2.安检与登记:探视当日需通过安检,禁止携带手机、打火机、刀具、毒品等违禁品;

  3.会见管理:在指定会见室与罪犯交流,不得传递物品(衣物、药品需经监狱检查);

  4.行为约束:不得谈论案情、泄露监管信息或使用隐语沟通,不得大声喧哗或干扰监狱秩序。

  五、特殊情形处理

  1.暂停探视:若罪犯正在接受隔离审查、调查或近期有严重违纪行为(如打架、私藏违禁品),监狱可暂停其家属探视;

  2.远程探视:部分监狱提供远程视频探视服务,家属可通过当地司法局或监狱官网申请;

  3.紧急情况:如罪犯直系亲属病危,经批准后可在严格监护下安排回家探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四十八条: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可以会见亲属、监护人。

  第四十九条:罪犯收受物品和钱款,应当经监狱批准、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

  第二十八条:人犯在羁押期间,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会见。已判决罪犯的会见次数由看守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

  第三十五条:罪犯分级管理分为宽管级、普管级、严管级。宽管级罪犯和其他有特殊情况的罪犯,监狱可以照顾增加会见的次数和延长会见的时间。

  以上则是关于“探监要求”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标准具体数额是多少?
    在司法实践中,判决与裁定的有效执行是维护法律权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关键环节。部分被执行人通过隐匿财产、转移资产等手段逃避执行,严重损害了司法公信力。我国司法对恶意逃避执行的行为予以刑事制裁。下面小编将围绕拒执罪的立案标准及成立条件展开分析,帮助公众理解法律边界,助力司法实践。...
    时间:2025.07.12
  • 坐男友车致截瘫女生遭1分钱转账轰炸,转账轰炸犯法吗?
    近期,“坐男友车致截瘫女生遭1分钱转账轰炸” 这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将转账轰炸这一恶劣行为推至公众视野。此类行为不仅冲击着受害者的正常生活,更引发了人们对于其是否违法的思考。...
    时间:2025.07.11
  • 女子楼道停电动车致4人烧伤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楼道是居民出行的公共通道,停放电动车不仅影响通行,还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女子因在楼道停电动车致4人烧伤需承担的责任,以及楼道内电动车停放的管理部门,都需要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来明确,下面小编将进行详细解析。...
    时间:2025.07.11
  • 女子被银行借1.12亿不还,起诉被驳回有什么法律依据?
    近日,一女子借廊坊银行下属支行1.12亿元遭对方赖账不还,遂将廊坊银行下属支行起诉至法院。法院在一审中判被告偿还债务,后被告不服提起上诉,二审中级法院又以证据不足发回重审,最后广阳区人民法院驳回原告的起诉请求。那么在此事件中起诉被驳回有什么法律依据?接下来本文为大家详细解读。...
    时间:2025.07.11
  • 电鱼怎么处罚最新规定2025年
    2025年针对电鱼行为的处罚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八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条,结合行政处罚与刑事追责形成双重规制体系,具体处罚标准还要结合案件本身。...
    时间:2025.07.10
  • 阻拦高铁关门会怎么处罚?
    阻拦高铁关门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能面临罚款、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因此,建议公众在出行时遵守铁路运输规则和车站规定,不要因一时冲动而扰乱公共秩序。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联系铁路方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关于“阻拦高铁关门会怎么处罚?”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5.07.10
  • 男子借款20万还款2800万仍欠470万,以贷养贷骗局涉嫌什么犯罪?
    以贷养贷的骗局往往让借款人陷入债务深渊,而贷款利率的合法性也关乎借贷双方的权益。接下来,小编将解析以贷养贷骗局可能涉及的犯罪,以及不合法贷款利率的界定,明确借贷中的法律边界。...
    时间:2025.07.10
  • 因过追诉时效期,山东入室抢婴案买主夫妇不起诉合理吗?
    近日,“山东入室抢婴案因过追诉时效期买主夫妇不起诉”的热搜话题引发社会广泛争议。公众对“人贩子与买主逍遥法外”的愤怒情绪背后,折射出对法律追诉时效制度与打击拐卖犯罪冲突的深层困惑:法律为何要设置追诉时效?超过时效的犯罪行为是否真的“一笔勾销”?...
    时间:2025.07.10
  • 公职人员被判缓刑仍领41万工资合法吗?
    国家公职人员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与责任,其行为不仅关乎个人声誉,更与公共利益紧密相连。当公职人员因犯罪被判缓刑,却仍领取高额工资,以及犯罪后涉及养老金的发放问题时,这些情况往往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接下来,小编将从法律层面深入剖析这两个备受瞩目的问题,以明晰相关法律规定与处理原则。...
    时间:2025.07.10
  • 湘潭一公职人员出轨他人妻子还打人被停职,触犯哪些法律法规?
    近日,湘潭一公职人员被举报“与他人妻子多次开房还打人”引起社会广泛议论。作为公职人员应当维护公职人员的形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该干部在任职期间,不仅存在违反职业道德和家庭伦理的行为,还涉嫌对他人实施暴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解读“公职人员出轨打人”涉嫌违反哪些法律法规。...
    时间:2025.07.10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