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构成累犯能取保候审吗?
2024年构成累犯能取保候审吗?
2024年,构成累犯是否能取保候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一般来说,累犯由于其在之前已经有过犯罪记录,且再次犯罪,表明其主观恶性较大,人身危险性较高,因此通常不建议取保候审。这是因为取保候审的重要条件之一是要保证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累犯都不能取保候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对于累犯而言,如果符合上述第3项或第4项的规定,即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或者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理论上是有可能取保候审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仍然需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累犯的个人情况来综合判断。
此外,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等具有较大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不得取保候审。但这也并非绝对,如果累犯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并且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认为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仍然有可能决定取保候审。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因为盗窃罪累犯的取保候审能通过吗?
对于盗窃罪累犯是否能通过取保候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条款进行综合判断。
一、一般原则
一般来说,累犯由于其在之前已经有过犯罪记录,并且再次犯罪,表明其主观恶性较大,人身危险性较高,因此取保候审的难度相对较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盗窃罪累犯都不能取保候审。
二、取保候审的条件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对于盗窃罪累犯而言,如果符合上述第3项或第4项的规定,即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或者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理论上是有可能取保候审的。
三、盗窃罪累犯的特殊情况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十二条,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等具有较大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不得取保候审。但是,如果累犯具有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的,即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或者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可以取保候审。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十二条
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等具有较大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不得取保候审。但是,如果累犯具有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的,即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或者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可以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以上则是关于“取保候审”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死刑案件因其涉及剥夺生命权的极端严重性,成为司法体系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围绕死刑犯辩护权与辩护律师执业资格的争议,本质上是对程序正义与人权保障的深刻探讨。下面小编将系统解析死刑犯辩护的必要性及律师执业年龄限制的法律依据,为公众提供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的法律解读。...时间:2025.06.17
-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或者说,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鉴别和判断的一种活动。关于“2025哪些不属于司法行政机关受理司法...时间:2025.06.07
-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犯罪意图并不一定需要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同样可以作为认定犯罪意图的依据,只要这些间接证据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并且排除合理怀疑地证明了被告人的主观心态。...时间:2025.05.23
-
生活中如果被打之后还手算正当防卫还是互殴呢?这个问题一直是值得探讨的,在法律看来被打后还手算正当防卫还是互殴得看具体情况,需结合情境、行为性质及法律标准综合判断。比如对方停止攻击了还追着对方打,这可能被认定为互殴,若还手是为制止不法侵害且在合理限度内,则可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时间:2025.05.21
-
保护管辖与普遍管辖是国际刑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适用范围、目的及法律依据上存在明显区别。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对两者进行区分,并引用相关法律法规以明确其定义和适用条件。...时间:2025.05.20
-
在刑事案件中,证人证言是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亲属作为可能的目击者或知情者,其证言往往具有关键意义。然而,亲属的证言也可能受到情感、利益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司法实践中需要谨慎对待。关于“刑事案件中亲属的证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5.20
-
无罪辩护是指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针对公诉机关或自诉人提出的指控,通过辩护律师或其他辩护人的帮助,从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方面提出反驳,主张被告人没有实施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或者其行为不构成犯罪,以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请求法庭判决被告人无罪的一种辩护方式。关于“无罪辩护通常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的相...时间:2025.05.16
-
正当防卫是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护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能够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而不承担刑事责任。判断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需综合考虑侵害的性质、紧迫性及防卫行为的必要性和适度性等因素。...时间:2025.05.15
-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自首情节通常被视为法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之一。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被认定为自首。对于有自首情节的犯罪分子,在量刑时法院可以依法给予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时间:2025.05.13
-
2025年坐飞机携带香烟是否违法,主要取决于携带香烟的数量以及是否遵守了航空公司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关于“2025坐飞机携带香烟是否违法?”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5.0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