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2024年医疗机构何时需启动事故上报程序?

发布时间:2024.05.24 10:14:55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或疑似医疗事故时,必须及时启动事故上报程序,以确保患者权益得到保护,同时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这一流程旨在通过及时调查、分析和处理,明确责任,采取补救措施,并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医疗机构何时需启动事故上报程序?

医疗机构启动事故上报程序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发生医疗事故:当患者的健康权益因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失而受到损害,达到法定医疗事故标准时,必须上报。

2.疑似医疗事故:即使尚未能完全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患者严重不良后果,且与医疗行为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况,也应启动上报程序。

3.重大医疗过失:即使未直接导致患者伤害,但存在严重违反医疗规程、操作失误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同样需要上报。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传染病暴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的事件,需按照相关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规定上报。

法律依据: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医疗事故的定义、分级、处理程序及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发现医疗事故或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的情形时,应当立即向本机构负责人报告,机构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强调了保障患者安全和权益,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发生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时,应当按照规定报告。

3.《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了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时的报告义务,以及对于重大医疗事件的紧急处理和报告要求。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调查、控制和应急处置工作,医疗机构在遇到此类情况时需按规定程序迅速上报。

患者不同意可否分享其病例?

患者病历资料的处理涉及个人隐私权和医疗信息保密原则,这些均受到法律严格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未经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得随意分享患者的病例信息。这一原则体现了对患者自主权及隐私权的尊重。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与第十六条的规定,任何侵犯公民健康权、隐私权的行为都可能构成侵权,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病例信息属于个人隐私范畴,未经授权的披露将构成对患者隐私权的侵犯。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维护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中的基本权益,尊重患者人格尊严,保护患者隐私。” 这一规定强调了医疗机构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

再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也有关于医疗信息保密的具体要求,强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妥善保管和使用患者的病历资料,不得非法泄露。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十六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第五十一条: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医学伦理的要求,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

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虽未直接提及病例分享的具体条款,但该条例总体上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依法执业,对患者信息保密,间接体现了对病例资料保密的要求。未经患者同意,医疗机构或个人不得随意分享患者的病例信息。若需分享病例,通常应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例如,因医疗需要、法律诉讼或公共卫生紧急情况等),并确保遵循相应的程序和获得必要的授权。

医疗事故中,举证责任由谁承担?

1.一般原则:根据《民法典》第1224条的规定,患者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需要证明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服务关系,以及自己因医疗机构的行为或不作为遭受了损害。这是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体现。

2.过错推定原则:在特定情形下,法律对医疗机构实行过错推定,即如果患者能够初步证明损害事实和医疗服务之间的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将部分转移到医疗机构一方。《民法典》第1220条规定,如果医疗机构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此时,医疗机构需要举证证明其不存在过错或者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否则将承担赔偿责任。

3.特殊情况下的举证责任倒置:虽然《侵权责任法》已被《民法典》替代,但其关于医疗损害责任中的特殊规定精神在《民法典》中得以延续。在某些特定类型的医疗事故中,如医疗产品缺陷、隐匿或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等情况下,可能会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即由医疗机构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来证明其无过错或损害与医疗行为无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18条至第1224条,详细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过错认定、免责事由及责任承担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细化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的具体规则,尤其是在过错推定和因果关系证明方面。在医疗事故中,举证责任的承担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动态调整。患者需首先承担基础的举证责任,但在特定条件下,举证责任会部分或全部转移给医疗机构,体现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对医疗服务专业性的严格要求。

医疗机构在面对医疗事故、疑似医疗事故、重大医疗过失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启动上报程序,不仅是法律责任所在,也是维护医疗安全、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规范的上报流程,可以有效促进医疗行业的透明度和责任感,为构建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环境提供坚实基础。

〖温馨提示〗为了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了解法律知识是必要的。当您陷入法律纠纷时,欢迎访问法头条平台,我们将为您匹配到经验丰富、案例众多的本地律师,助您顺利解决问题!

相关阅读更多>>
  • 医院使用过期液体药品如何处罚?
    医疗安全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而药品与医疗器械的质量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健康。部分医院因使用过期液体或注射过期药水引发公众关注,此类行为不仅违反医疗伦理,更触碰法律红线。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严格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过期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流通与使用已被明确禁止。...
    时间:2025.07.15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怎么报销?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宣布,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向精准分层和全覆盖迈出关键一步。此次调整不仅扩大了医保药品范围,更通过基本医保+商业健康保险双目录模式,为高价创新药开辟了支付新路径。...
    时间:2025.07.09
  • 医疗机构乱收费怎么投诉
    医疗机构乱收费是违法的,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也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价格法和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规范收费行为,确保收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关于“医疗机构乱收费怎么投诉?”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5.07.08
  • 黑救护车致死案中,医院担责依据何在?
    2020年8月5日,吉林长春32岁女子刘丽丽因头孢过敏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治疗后病情恶化,院方建议转院至北京协和医院。家属在院方推荐下,选择了一辆带有“吉大一院”标识的120救护车。转运途中,该救护车因氧气不足两次停车加氧,甚至在服务区停车吃饭延误救治时间,最终导致刘丽丽在北京市通州区不幸去...
    时间:2025.07.02
  • 患者手部外伤被要求检查前列腺属于过度诊疗吗?
    2025年6月30日,江苏常州市民朱先生向媒体反映,其堂哥在宜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处理手部外伤时,被要求进行前列腺、双肾、输尿管等与外伤无关的内科彩超检查。事件引发公众对“过度检查”的质疑:手部外伤是否必须接受前列腺检查?医院与卫健委的回应为何存在矛盾?患者权益如何保障?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
    时间:2025.07.01
  • 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合法吗怎么处理?
    近年来,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部分民营救护车因收费过高被质疑“天价”。医院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元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救护车收费合法性的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出发,分析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元的合法性及处理方式,并梳理2025年救护车跨省收费标准,为公众提供参考。...
    时间:2025.06.19
  • 救护车800公里收费2.8万元且无明细违法吗?
    救护车作为紧急医疗救援的重要工具,其收费标准及合规性直接关系到公众权益和社会公平。关于救护车跨区域转运收费过高、缺乏明细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下面小编将围绕救护车跨区域收费的合法性及乱收费的处罚规定展开分析,为公众提供法律指引,也为相关机构规范服务提供参考。...
    时间:2025.06.17
  • 婚检为什么不通知对方结果?
    婚前医学检查作为预防出生缺陷、保障婚姻健康的重要制度,其结果通知机制与费用承担问题长期引发社会关注。我国现行法律虽未强制要求婚检,但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了婚检的自愿性框架,并明确隐私保护与费用分担原则。...
    时间:2025.06.12
  • 2025未成年的医美追诉期是多久?
    民事追诉期,通常指的是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简而言之,民事追诉期是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时间限制。关于“2025未成年的医美追诉期是多久?”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6.04
  • 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医疗市场的复杂化,过度医疗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对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与投诉途径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旨在通过法律手段遏制不合理的医疗行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下面小编将从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与投诉途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过度医疗问题的法律规制逻辑。...
    时间:2025.06.04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