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医疗机构是否需要承担医疗事故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是否需要承担医疗事故赔偿责任?
1. 过错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因过错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意味着医疗机构承担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前提是其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失,如违反诊疗规范、操作失误、诊断错误等。
2. 因果关系:医疗机构需对因其过错导致的患者损害承担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患者需证明损害事实的存在以及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通常需要通过医疗鉴定等方式确定。
3. 免责事由: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四条,医疗机构在能够证明患者损害是由于不可抗力、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等因素造成的,可以免除或减轻责任。
4. 举证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患者主张医疗机构承担医疗损害责任的,应当对损害后果、诊疗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诊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医疗机构主张其不承担责任的,应当就其没有过错或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第一千二百二十四条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
医疗鉴定流程是怎样的?
医疗鉴定是一个涉及医疗事故处理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这种过错是否与患者的损害结果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医疗鉴定通常由专门的医疗鉴定委员会进行,包括医疗机构内部的鉴定和第三方独立鉴定机构的鉴定。
1. 首先,当患者或其家属对医疗服务产生疑问或不满时,可以向医疗机构提出医疗鉴定申请。如果医疗机构拒绝,患者有权向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请求组织鉴定。
2. 医疗鉴定委员会将由医学专家组成,他们将审查医疗记录、检查报告、手术记录等材料,甚至可能需要询问医生和患者。
3. 鉴定过程中,鉴定委员会会根据《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判断医疗行为是否符合医疗常规,是否存在过失。
4. 鉴定结果出来后,会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并明确说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与患者损害的关系。此结果可作为后续民事诉讼或调解的依据。
5. 如果对鉴定结果不满意,申请人还可以向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或法院申请重新鉴定。
引用法条:
1.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医疗行为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同时也规定了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
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详细规定了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包括鉴定的申请、组织、程序、结果的效力等内容。
3.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了医疗机构在处理医疗纠纷时的职责,包括进行医疗鉴定。
4. 《民事诉讼法》:在涉及医疗纠纷的诉讼中,医疗鉴定的结果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如果当事人对鉴定结果有异议,可以通过诉讼程序申请重新鉴定。
以上是医疗鉴定的一般流程和相关回答,具体情况可能会因个案差异而有所不同。
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若因过错导致患者遭受损害,并且该损害与医疗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应当承担医疗事故赔偿责任。患者需对损害事实、医疗过错、因果关系等进行举证,而医疗机构则需对其无过错或无因果关系进行举证。在具体案件中,法院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医学鉴定结果等综合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以及赔偿的具体范围和金额。同时,医疗机构在特定情况下如能证明存在法定免责事由,可依法免除或减轻责任处理医疗事故赔偿责任争议,需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确保权益保护与责任追究的公正、公平。
温馨提示:当前回复仅为大多数情况下的参考答案。如仍无法解决您的法律疑问,请咨询律师以获取专业的法律建议。我们承诺5分钟快速响应,并努力提高问题解决率。
-
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已成为缓解困难群众医疗负担的重要法律保障。大病救助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衔接,为符合条件的群体提供梯度化救助。下面小编详细梳理大病救助的核心规则,帮助公众明确权利边界与程序规范。...时间:2025.08.06
-
妇产科主任邵某某因长期遭受网络暴力跳楼身亡,其丈夫透露,网暴源于三起医疗纠纷,家属在多家平台持续发布不实信息,甚至雇佣水军攻击,最终导致这位57岁的医生在绝望中结束生命。下面小编将从“网暴者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与“网暴立案的核心标准”两大维度,结合真实案例与法律条文,解析这场悲剧背后的法律逻辑。...时间:2025.08.05
-
大病救助二次报销制度作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为患者家庭提供了关键的经济支撑。该制度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三重保障机制,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但公众对二次报销的申请条件与救助标准仍存在认知盲区。...时间:2025.08.04
-
近日,一女律师在一机构10年体检未被检出患癌风险,后在其他机构确诊时已是肾癌晚期并伴骨转移,此事引发了公众的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拆解体检机构责任边界,并梳理医疗事故赔偿的完整流程,为患者提供实用维权指南。...时间:2025.07.17
-
近日,江苏省正式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零自付”政策,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该政策全域覆盖的省份。政策方面,生育津贴直发个人账户、营养补助标准上调、托育消费券发放等配套措施同步落地,形成覆盖生育全周期的保障体系。下面小编将从政策核心内容、补贴类型及申领方式维度,为公众提供权威解读与实操指南。...时间:2025.07.15
-
近年来,医疗纠纷中“过度医疗”的争议频发,患者对诊疗必要性的质疑与日俱增。其中,手部外伤患者被要求检查前列腺等与病情无关的项目,成为典型争议场景。过度医疗不仅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更可能因不当检查引发身体损害。与此同时,法律层面缺乏明确统一的判定标准,导致维权困难。本文聚焦两大核心问题:一是手部外伤患者被...时间:2025.07.01
-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及医疗护理需求多样化,免陪照护服务作为新型护理模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该服务旨在解决患者住院期间家属陪护困难问题,由专业人员提供全天候照护支持。其收费是否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适用人群如何界定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权益保障及医疗资源合理分配。...时间:2025.06.25
-
医疗纠纷中,误诊与手术失误常引发患者权益受损争议。八旬老人胃炎误诊为癌症并被切除全胃的事件,暴露了医疗行为中的重大过失。下面小编将围绕“医院对误诊癌症并切除全胃的八旬老人应如何赔偿”及“医院误诊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及如何处理”两个问题展开分析,为公众提供法律层面的应对策略与权益保障建议。...时间:2025.06.18
-
医疗保险是每个人劳动者需要缴纳的保险金,有不少人因为辞职的原因导致医疗保险断交了,那么会不会造成之前交的白交了?不必担心,医保断交之前的当然不会是白交了,但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缴费年限和报销额度会相对减少。...时间:2025.06.04
-
医保即时结算作为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缩短医保基金拨付周期,减轻定点医药机构资金压力,提升参保人员就医体验。随着国家医保局明确提出分阶段推进即时结算改革,明确改革范围与实施路径,参保人员与定点医药机构应主动适应即时结算流程,及时了解属地报销政策与结算时限。...时间:2025.05.2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