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土地评估争议解决方式?
土地评估争议解决方式?
1. 协商调解:这是解决土地评估争议的首选方式。当事人可直接与评估机构进行沟通,指出评估报告中的疑点或错误,请求重新评估或修正。若涉及多方主体,如土地使用权转让双方或征收补偿双方,也可通过协商达成一致,共同委托另一家评估机构重新评估。此过程应遵循自愿、平等、公正的原则,以期达成和解。依据《民法典》第509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或者第三人进行调解。
2. 行政复议:当对评估结果有异议且协商无果时,当事人可以向作出评估结果的评估机构的上级主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例如,对省级土地估价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出具的评估报告有异议,可向该协会提出复议申请。依据《土地估价师管理办法》第34条,当事人对估价结果有异议的,有权向上级土地估价行业组织申请复核。
3. 行政诉讼:如果对行政复议决定仍不满意,或者认为评估机构的行为侵犯了自身合法权益,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依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中,法院将对评估机构的评估程序、方法、依据等进行全面审查,判断其是否合法、合理。
4. 民事诉讼:在某些情况下,土地评估争议可能涉及合同纠纷或其他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如因评估结果不准确导致的经济损失。此时,当事人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定对方承担相应赔偿责任,或要求重新评估。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结合评估专业知识,对评估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司法鉴定或专家论证。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编“债权”第九章“合同争议的解决”
2. 《土地估价师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62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发包方违约,土地承包方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在土地承包关系中,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当发包方出现违约行为时,土地承包方有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采取以下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要求继续履行或解除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有权请求其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对于发包方的违约行为,承包方可首先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如支付拖欠的承包费用、提供约定的土地使用权等。如发包方无法或拒绝继续履行,且违约行为已构成根本违约,严重影响承包方实现合同目的,承包方有权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土地承包合同。
2. 索赔经济损失:发包方违约给承包方造成经济损失的,承包方有权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的规定,要求发包方赔偿损失,包括实际损失和可预见的可得利益损失。具体可索赔的损失可能包括因发包方未按时交付土地导致的种植、养殖等经营损失,以及因提前解除合同导致的预期收益损失等。
3. 申请调解、仲裁或诉讼:如果双方协商不成,承包方可以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纠纷。如调解无效,承包方可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4. 请求行政干预:若发包方的违约行为涉及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如擅自调整、收回承包地等,承包方可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有关部门举报,请求依法查处,以保护自身的土地承包权益。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 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 第五百八十四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 第五十五条: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 第五十六条: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 第六十一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利用职权干涉农村土地承包,变更、解除承包合同,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或者强迫、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侵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给承包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责任;情节严重的,由上级机关或者所在单位给予直接责任人员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土地评估争议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法律手段,包括协商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当事人应根据具体争议情况,选择最适宜的解决途径。在整个过程中,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确保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提高土地评估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争议解决机制,也是预防和妥善处理此类争议的重要举措。
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不知如何应对?法头条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让您省时省心,直接在线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团队。
-
自建房纠纷中,院子内建房是否违建的争议频发。从农村宅基地超面积建设到城市庭院私搭乱建,不同场景下的法律定性存在显著差异。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违建拆除”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8.05
-
土地使用证与房产证在房地产领域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共同构成了保护土地使用者及房屋所有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屏障。当土地使用证丢失时,土地使用者应及时向相关部门申请补办,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时间:2025.07.27
-
土地征收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补偿标准直接关乎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随着土地管理法规及地方实施细则的持续完善,国家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呈现分类细化、动态调整的特征。下面小编从补偿标准合法性、查询路径两大维度展开分析,结合最新政策与法律条文,为被征地主体提供权威指引。...时间:2025.07.11
-
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享有的,在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上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用益物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关于“继承的宅基地使用权可以转让吗?”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时间:2025.07.09
-
2025年,农村宅基地政策与《民法典》相关条款的衔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新政策通过“三权分置”与“五大红线”强化宅基地管理,而《民法典》则从法律层面明确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与转让规则。下面小编将系统梳理2025年农村宅基地新政策的核心内容,并解析《民法典》对宅基地的法律规定,为农民与法律从业者提供清晰的政...时间:2025.06.26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及地方实践,符合特定条件的城市户口人员可申请迁回农村,重新获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政策并非“一刀切”放开,而是对资格认定、土地权属、集体表决等环节设置了严格规范。下面小编结合法律条文与实际案例,解析城市户口迁回农村的核心条件、程序及风险,为公众提供合规指引。...时间:2025.06.02
-
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是农村改革进程中的关键一环,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完善,以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了解农村土地确权的最新法律法规以及土地确权后子女能否继承等问题,是农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土地合理利用的重要前提。...时间:2025.05.27
-
2025年,自然资源部通过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优化用地审批流程、强化工业用地供应保障及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等举措,构建了覆盖全链条的用地政策体系。新政聚焦城市更新、产业升级及耕地保护三大领域,既通过“标准地”供应、混合用途开发等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又以严格的用途管制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守资源安全底线。政策实...时间:2025.05.21
-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与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2025年我国户籍管理政策在农村户口迁回、结婚迁户及离婚后户口处理方面呈现新变化。下面小编将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户口登记条例》及最新司法实践,系统梳理三类户口迁移的法定条件、程序规则及实务要点,为公民提供合规操作指南。...时间:2025.05.19
-
农村山林与自留山权属继承涉及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个体使用权的法律边界,其核心争议在于“所有权不可继承”与“使用权可流转”的制度平衡。现行法律明确山林承包经营权、自留山使用权可由子女继承,但需满足承包期限、户籍及集体同意等条件。下面小编将结合《土地管理法》《民法典》及最新司法实践,解析继承规则、争议焦点与操...时间: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