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2024年如何理解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

发布时间:2024.04.11 18:54:31
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生和医疗机构有责任向患者或其家属充分、准确地说明病情、治疗方案、可能的风险及后果、替代治疗方案等信息,以便患者能够做出知情同意的决定。这是尊重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重要体现。

如何理解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

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主要基于医疗伦理和法律规定。它不仅要求医疗机构提供医疗信息,还要求这些信息要足够详细,使患者能够理解并据此作出决策。如果医疗机构未能履行这一义务,可能导致患者权益受损,甚至可能构成医疗侵权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

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医疗机构是否有义务进行定期医疗设备检查维护?

医疗机构确实有义务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这是因为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医疗机构必须确保其设备在良好的运行状态,以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这不仅是医疗机构的基本职责,也是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23条明确规定:“医师应当履行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义务;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这表明医疗机构需要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而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24条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3.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46条规定:“医疗器械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医疗器械产品说明书和标签标示的要求,对需要定期检查、调试、校准、保养、维修的医疗器械,按照规定进行检查、调试、校准、保养、维修,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这条规定直接明确了医疗机构的设备维护义务。

4.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27条也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保证其性能稳定,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医疗机构有法律义务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医疗事故患者应何时启动法律维权程序?

当患者认为自己遭受了医疗事故,他们有权启动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患者需要确定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这通常需要专业医疗鉴定机构的评估,因为医疗事故的认定涉及到医学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的综合判断。其次,患者需要收集和保存相关的医疗记录、诊断报告、费用单据等证据,以证明其损失和医疗行为的不当性。最后,患者可以选择通过行政途径(如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或司法途径(如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权。

法律依据:

1. 《侵权责任法》:根据该法第54条,患者在遭受医疗损害时,有权请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医疗机构有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条例规定,患者或其家属对医疗事故有异议的,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条例第22条规定,患者或其家属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民事诉讼法》:如果患者选择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该法规定了起诉的程序和期限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三年内,可以提起诉讼。

综上,患者在发现可能的医疗事故后,应尽快进行医疗鉴定,收集证据,并在法定期限内启动法律程序。同时,建议寻求专业法律援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是保障患者权益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确保患者能够在了解充分信息的基础上,自主决定是否接受治疗。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患者的利益。

『温馨提示』本回复仅供一般情况下的参考,若无法满足您的法律需求,请直接咨询律师以获取准确的法律指导。我们承诺在5分钟内快速响应,以提高问题解决率。

相关阅读更多>>
  • 医院使用过期液体药品如何处罚?
    医疗安全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而药品与医疗器械的质量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健康。部分医院因使用过期液体或注射过期药水引发公众关注,此类行为不仅违反医疗伦理,更触碰法律红线。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严格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过期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流通与使用已被明确禁止。...
    时间:2025.07.15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怎么报销?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宣布,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向精准分层和全覆盖迈出关键一步。此次调整不仅扩大了医保药品范围,更通过基本医保+商业健康保险双目录模式,为高价创新药开辟了支付新路径。...
    时间:2025.07.09
  • 医疗机构乱收费怎么投诉
    医疗机构乱收费是违法的,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也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价格法和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规范收费行为,确保收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关于“医疗机构乱收费怎么投诉?”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5.07.08
  • 黑救护车致死案中,医院担责依据何在?
    2020年8月5日,吉林长春32岁女子刘丽丽因头孢过敏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治疗后病情恶化,院方建议转院至北京协和医院。家属在院方推荐下,选择了一辆带有“吉大一院”标识的120救护车。转运途中,该救护车因氧气不足两次停车加氧,甚至在服务区停车吃饭延误救治时间,最终导致刘丽丽在北京市通州区不幸去...
    时间:2025.07.02
  • 患者手部外伤被要求检查前列腺属于过度诊疗吗?
    2025年6月30日,江苏常州市民朱先生向媒体反映,其堂哥在宜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处理手部外伤时,被要求进行前列腺、双肾、输尿管等与外伤无关的内科彩超检查。事件引发公众对“过度检查”的质疑:手部外伤是否必须接受前列腺检查?医院与卫健委的回应为何存在矛盾?患者权益如何保障?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
    时间:2025.07.01
  • 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合法吗怎么处理?
    近年来,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部分民营救护车因收费过高被质疑“天价”。医院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元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救护车收费合法性的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出发,分析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元的合法性及处理方式,并梳理2025年救护车跨省收费标准,为公众提供参考。...
    时间:2025.06.19
  • 救护车800公里收费2.8万元且无明细违法吗?
    救护车作为紧急医疗救援的重要工具,其收费标准及合规性直接关系到公众权益和社会公平。关于救护车跨区域转运收费过高、缺乏明细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下面小编将围绕救护车跨区域收费的合法性及乱收费的处罚规定展开分析,为公众提供法律指引,也为相关机构规范服务提供参考。...
    时间:2025.06.17
  • 婚检为什么不通知对方结果?
    婚前医学检查作为预防出生缺陷、保障婚姻健康的重要制度,其结果通知机制与费用承担问题长期引发社会关注。我国现行法律虽未强制要求婚检,但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了婚检的自愿性框架,并明确隐私保护与费用分担原则。...
    时间:2025.06.12
  • 2025未成年的医美追诉期是多久?
    民事追诉期,通常指的是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简而言之,民事追诉期是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时间限制。关于“2025未成年的医美追诉期是多久?”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6.04
  • 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医疗市场的复杂化,过度医疗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对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与投诉途径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旨在通过法律手段遏制不合理的医疗行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下面小编将从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与投诉途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过度医疗问题的法律规制逻辑。...
    时间:2025.06.04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