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是什么?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是什么?
1. 申请:当患者或家属认为发生了医疗事故,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或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
2. 受理:相关部门接到申请后,应依法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如果符合受理条件,会正式启动鉴定程序。
3. 调查:鉴定组织将对医疗行为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查阅病历、询问当事人、专家讨论等。
4. 鉴定:由医学专家组成的鉴定小组根据事实和医学知识,判断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诊疗护理规范,是否存在医疗过失,以及过失与损害的因果关系。
5. 出具鉴定报告:鉴定结束后,鉴定组织应出具书面鉴定报告,明确鉴定结论。
相关法条:
主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误诊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赔偿?
误诊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并需要赔偿,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 医生是否有过失:如果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违反了医疗常规,如未进行必要的检查,未能正确解读检查结果,或者延迟诊断等,这可能被视为有过失。如果医生已经尽到了应有的专业职责,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或不确定性导致的误诊,则可能不构成医疗事故。
2. 误诊是否导致损害:只有当误诊直接导致患者的身体健康或生命受到损害,例如延误了病情,加重了病情,或者本可避免的并发症等情况,才可能构成医疗事故。
3. 过失与损害的因果关系:需要证明患者的损害是由于医生的误诊直接造成的,即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相关法条:
医疗事故的判定主要依据《侵权责任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具体来说:
1.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57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条定义了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3. 同时,该条例第49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且其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误诊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并需赔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专家的意见来判断。如果患者认为自己因误诊受到损害,可以向医疗机构或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或者直接提起民事诉讼。
在医疗事故处理上有争议,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如果发生医疗事故并产生争议,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解决:
1. 协商解决: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如果因信息告知不足或诊疗失误导致医疗事故,双方可以尝试协商解决。
2. 医疗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医患双方对是否构成医疗事故有争议的,可以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如果对鉴定结果不服,可以向上一级医学会申请再次鉴定。
3. 诉讼解决:如果协商和鉴定都无法达成一致,或者当事人对鉴定结果不满意,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4. 行政投诉:如果认为医疗机构存在违规行为,还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由其进行调查并作出相应处理。
相关法条:
1. 《侵权责任法》
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3. 《民事诉讼法》
以上步骤应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同时,律师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还需要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医疗事故鉴定是保障患者权益,维护医疗秩序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和医疗机构的权益都将得到法律的保护。若遇到医疗事故争议,建议及时寻求专业法律援助,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犯。
-
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已成为缓解困难群众医疗负担的重要法律保障。大病救助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衔接,为符合条件的群体提供梯度化救助。下面小编详细梳理大病救助的核心规则,帮助公众明确权利边界与程序规范。...时间:2025.08.06
-
妇产科主任邵某某因长期遭受网络暴力跳楼身亡,其丈夫透露,网暴源于三起医疗纠纷,家属在多家平台持续发布不实信息,甚至雇佣水军攻击,最终导致这位57岁的医生在绝望中结束生命。下面小编将从“网暴者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与“网暴立案的核心标准”两大维度,结合真实案例与法律条文,解析这场悲剧背后的法律逻辑。...时间:2025.08.05
-
大病救助二次报销制度作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为患者家庭提供了关键的经济支撑。该制度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三重保障机制,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但公众对二次报销的申请条件与救助标准仍存在认知盲区。...时间:2025.08.04
-
近日,一女律师在一机构10年体检未被检出患癌风险,后在其他机构确诊时已是肾癌晚期并伴骨转移,此事引发了公众的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拆解体检机构责任边界,并梳理医疗事故赔偿的完整流程,为患者提供实用维权指南。...时间:2025.07.17
-
近日,江苏省正式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零自付”政策,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该政策全域覆盖的省份。政策方面,生育津贴直发个人账户、营养补助标准上调、托育消费券发放等配套措施同步落地,形成覆盖生育全周期的保障体系。下面小编将从政策核心内容、补贴类型及申领方式维度,为公众提供权威解读与实操指南。...时间:2025.07.15
-
近年来,医疗纠纷中“过度医疗”的争议频发,患者对诊疗必要性的质疑与日俱增。其中,手部外伤患者被要求检查前列腺等与病情无关的项目,成为典型争议场景。过度医疗不仅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更可能因不当检查引发身体损害。与此同时,法律层面缺乏明确统一的判定标准,导致维权困难。本文聚焦两大核心问题:一是手部外伤患者被...时间:2025.07.01
-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及医疗护理需求多样化,免陪照护服务作为新型护理模式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该服务旨在解决患者住院期间家属陪护困难问题,由专业人员提供全天候照护支持。其收费是否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适用人群如何界定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权益保障及医疗资源合理分配。...时间:2025.06.25
-
医疗纠纷中,误诊与手术失误常引发患者权益受损争议。八旬老人胃炎误诊为癌症并被切除全胃的事件,暴露了医疗行为中的重大过失。下面小编将围绕“医院对误诊癌症并切除全胃的八旬老人应如何赔偿”及“医院误诊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及如何处理”两个问题展开分析,为公众提供法律层面的应对策略与权益保障建议。...时间:2025.06.18
-
医疗保险是每个人劳动者需要缴纳的保险金,有不少人因为辞职的原因导致医疗保险断交了,那么会不会造成之前交的白交了?不必担心,医保断交之前的当然不会是白交了,但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缴费年限和报销额度会相对减少。...时间:2025.06.04
-
医保即时结算作为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缩短医保基金拨付周期,减轻定点医药机构资金压力,提升参保人员就医体验。随着国家医保局明确提出分阶段推进即时结算改革,明确改革范围与实施路径,参保人员与定点医药机构应主动适应即时结算流程,及时了解属地报销政策与结算时限。...时间:2025.05.26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