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2024年医疗过错如何具体导致了损害后果?

发布时间:2024.04.01 18:13:10
医疗过错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情况。这种损害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医疗过错的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如误诊、延误治疗、用药错误、手术失误等。

医疗过错如何具体导致了损害后果?

医疗过错导致损害后果的法律责任主要依据《侵权责任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根据《侵权责任法》第54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责任。这里的“过错”通常包括过失和故意两种情况。过失是指医务人员应当预见但未预见或者预见了但轻信可以避免的损害;故意则是指医务人员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损害,但仍执意为之。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责任。

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未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的;

(二)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为患者提供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服务的;

等等。

如何确保鉴定专家的中立性?

确保鉴定专家的中立性是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因为专家鉴定意见在许多案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立性意味着专家必须独立于案件的各方当事人,不受任何外部影响,以科学、公正的态度进行鉴定。这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选择和指定专家:法院或其他有权机构应选择具有专业资格、无利益冲突的专家进行鉴定。专家不能是案件的当事人、代理人或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

2. 鉴定过程透明:鉴定过程应公开透明,允许各方当事人参与并提出质疑,以防止偏见和错误的发生。

3. 鉴定报告的审查:法院应对鉴定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发现有偏见或不公的情况,可以要求重新鉴定。

4. 法律责任:如果鉴定专家被证实存在不中立的行为,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如取消其鉴定资格,甚至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对于技术性问题,可以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这表明鉴定人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是法定要求。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五条规定:“鉴定意见应当载明委托人、委托事项、鉴定过程、鉴定方法、鉴定意见等内容,并由鉴定人签名或者盖章。鉴定人、鉴定机构对鉴定意见负责。”这强调了鉴定人的责任和对其鉴定意见的审查。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五条:“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规定了鉴定人作伪证的刑事责任。法律为确保鉴定专家的中立性提供了明确的框架和严格的制约机制。

医疗过错导致损害后果的判断需要综合考虑医疗行为的专业性、必要性、合理性以及与损害结果的因果关系。如果患者认为自己因医疗过错遭受了损害,应及时保存证据,并寻求专业法律援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也应严格遵守医疗规范,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以防止医疗过错的发生。

温馨提示:由于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审判尺度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别,因此当您遇到法律问题时,我们建议您尽快咨询专业律师。法头条作为您身边的法律服务平台,汇集了全国各地3万+高效率、服务评价好的专业律师团队,您可以直接在线咨询我们,省时又省心!

相关阅读更多>>
  • 医院使用过期液体药品如何处罚?
    医疗安全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而药品与医疗器械的质量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健康。部分医院因使用过期液体或注射过期药水引发公众关注,此类行为不仅违反医疗伦理,更触碰法律红线。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严格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过期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流通与使用已被明确禁止。...
    时间:2025.07.15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怎么报销?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宣布,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向精准分层和全覆盖迈出关键一步。此次调整不仅扩大了医保药品范围,更通过基本医保+商业健康保险双目录模式,为高价创新药开辟了支付新路径。...
    时间:2025.07.09
  • 医疗机构乱收费怎么投诉
    医疗机构乱收费是违法的,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也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价格法和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规范收费行为,确保收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关于“医疗机构乱收费怎么投诉?”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5.07.08
  • 黑救护车致死案中,医院担责依据何在?
    2020年8月5日,吉林长春32岁女子刘丽丽因头孢过敏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治疗后病情恶化,院方建议转院至北京协和医院。家属在院方推荐下,选择了一辆带有“吉大一院”标识的120救护车。转运途中,该救护车因氧气不足两次停车加氧,甚至在服务区停车吃饭延误救治时间,最终导致刘丽丽在北京市通州区不幸去...
    时间:2025.07.02
  • 患者手部外伤被要求检查前列腺属于过度诊疗吗?
    2025年6月30日,江苏常州市民朱先生向媒体反映,其堂哥在宜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处理手部外伤时,被要求进行前列腺、双肾、输尿管等与外伤无关的内科彩超检查。事件引发公众对“过度检查”的质疑:手部外伤是否必须接受前列腺检查?医院与卫健委的回应为何存在矛盾?患者权益如何保障?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
    时间:2025.07.01
  • 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合法吗怎么处理?
    近年来,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部分民营救护车因收费过高被质疑“天价”。医院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元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救护车收费合法性的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出发,分析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元的合法性及处理方式,并梳理2025年救护车跨省收费标准,为公众提供参考。...
    时间:2025.06.19
  • 救护车800公里收费2.8万元且无明细违法吗?
    救护车作为紧急医疗救援的重要工具,其收费标准及合规性直接关系到公众权益和社会公平。关于救护车跨区域转运收费过高、缺乏明细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下面小编将围绕救护车跨区域收费的合法性及乱收费的处罚规定展开分析,为公众提供法律指引,也为相关机构规范服务提供参考。...
    时间:2025.06.17
  • 婚检为什么不通知对方结果?
    婚前医学检查作为预防出生缺陷、保障婚姻健康的重要制度,其结果通知机制与费用承担问题长期引发社会关注。我国现行法律虽未强制要求婚检,但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了婚检的自愿性框架,并明确隐私保护与费用分担原则。...
    时间:2025.06.12
  • 2025未成年的医美追诉期是多久?
    民事追诉期,通常指的是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简而言之,民事追诉期是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时间限制。关于“2025未成年的医美追诉期是多久?”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6.04
  • 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医疗市场的复杂化,过度医疗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对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与投诉途径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旨在通过法律手段遏制不合理的医疗行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下面小编将从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与投诉途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过度医疗问题的法律规制逻辑。...
    时间:2025.06.04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