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医疗意外与医疗事故的区分是什么?
医疗意外与医疗事故的区分是什么?
医疗意外通常不涉及法律责任,因为它是在医生尽职尽责的情况下发生的不可预见的结果。而医疗事故则可能涉及到医疗责任,医生或医疗机构可能需要对患者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判断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主要看医生是否尽到了应有的专业注意义务,即是否遵循了医学界的常规做法,以及是否有足够的理由预见到可能的风险并采取了预防措施。
【相关法条】
关于医疗事故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七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表明,如果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失,导致患者受到损害,就可能被认定为医疗事故。
对于复杂医疗决策,患者知情同意权如何得到有效保障?
患者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主要体现在其对自身健康状况、疾病治疗方案、可能的风险和后果等有充分的了解并有权做出自主选择。这一权利的保障涉及到医疗伦理、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多个法律领域。在复杂医疗决策中,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关键在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充分、准确、及时地向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提供相关信息。
1. 充分性:医疗机构需要详细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可能的并发症和预后情况,以便患者理解。
2. 准确性:提供的信息必须真实无误,不能误导患者。
3. 及时性:在做出医疗决策前,患者应尽早获得这些信息。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
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法律规定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医疗决策中的义务,也明确了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法律地位,为患者在复杂医疗决策中的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面对异议,能否要求更换医疗事故鉴定机构?
如果对初次医疗事故鉴定的结果有异议,是允许并支持申请重新鉴定的,但是否能更换鉴定机构则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鉴定是由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负责的。如果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果不满,可以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次鉴定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直接选择或更换鉴定机构,而是由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决定进行重新鉴定的机构。
【相关法条】
1.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四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也可以向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三条: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3.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对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结论不服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再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但再上一级的鉴定通常被视为最终鉴定。虽然不能直接选择鉴定机构,但可以通过申诉机制寻求上级机构的复核,以期得到公正的鉴定结果。
医疗意外和医疗事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存在过错。医疗意外是无过错的,而医疗事故是有过错的。在实际案例中,判断是医疗意外还是医疗事故,通常需要依赖于医疗专家的鉴定和法院的裁决。作为患者,如果对医疗服务的结果有疑虑,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关于“医疗意外与医疗事故的区分是什么”的问题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遇到复杂的法律问题,请登录法头条进行在线咨询,我们的专业团队将为您提供全面的法律支持和解决方案。祝您生活顺遂!
-
医疗安全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而药品与医疗器械的质量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健康。部分医院因使用过期液体或注射过期药水引发公众关注,此类行为不仅违反医疗伦理,更触碰法律红线。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严格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过期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流通与使用已被明确禁止。...时间:2025.07.15
-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宣布,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向精准分层和全覆盖迈出关键一步。此次调整不仅扩大了医保药品范围,更通过基本医保+商业健康保险双目录模式,为高价创新药开辟了支付新路径。...时间:2025.07.09
-
医疗机构乱收费是违法的,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也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价格法和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规范收费行为,确保收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关于“医疗机构乱收费怎么投诉?”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7.08
-
2020年8月5日,吉林长春32岁女子刘丽丽因头孢过敏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治疗后病情恶化,院方建议转院至北京协和医院。家属在院方推荐下,选择了一辆带有“吉大一院”标识的120救护车。转运途中,该救护车因氧气不足两次停车加氧,甚至在服务区停车吃饭延误救治时间,最终导致刘丽丽在北京市通州区不幸去...时间:2025.07.02
-
2025年6月30日,江苏常州市民朱先生向媒体反映,其堂哥在宜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处理手部外伤时,被要求进行前列腺、双肾、输尿管等与外伤无关的内科彩超检查。事件引发公众对“过度检查”的质疑:手部外伤是否必须接受前列腺检查?医院与卫健委的回应为何存在矛盾?患者权益如何保障?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时间:2025.07.01
-
近年来,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部分民营救护车因收费过高被质疑“天价”。医院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元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救护车收费合法性的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出发,分析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元的合法性及处理方式,并梳理2025年救护车跨省收费标准,为公众提供参考。...时间:2025.06.19
-
救护车作为紧急医疗救援的重要工具,其收费标准及合规性直接关系到公众权益和社会公平。关于救护车跨区域转运收费过高、缺乏明细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下面小编将围绕救护车跨区域收费的合法性及乱收费的处罚规定展开分析,为公众提供法律指引,也为相关机构规范服务提供参考。...时间:2025.06.17
-
婚前医学检查作为预防出生缺陷、保障婚姻健康的重要制度,其结果通知机制与费用承担问题长期引发社会关注。我国现行法律虽未强制要求婚检,但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了婚检的自愿性框架,并明确隐私保护与费用分担原则。...时间:2025.06.12
-
民事追诉期,通常指的是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简而言之,民事追诉期是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时间限制。关于“2025未成年的医美追诉期是多久?”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6.04
-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医疗市场的复杂化,过度医疗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对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与投诉途径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旨在通过法律手段遏制不合理的医疗行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下面小编将从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与投诉途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过度医疗问题的法律规制逻辑。...时间:2025.06.04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