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非法行医行为能否通过医疗事故鉴定程序认定?
非法行医行为能否通过医疗事故鉴定程序认定?
非法行医是指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擅自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首先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属于违法行为。医疗事故鉴定的前提是基于合法的医疗行为,对于非法行医行为,其本身就不存在合法的医疗行为基础,无法按照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来进行技术性和专业性的评价。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也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非法行医致损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
非法行医致损的法律责任界定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刑事责任,二是民事责任。
1.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336条的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行医罪。如果非法行医行为导致就诊人身体健康严重受损或者死亡的,属于“情节严重”,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并处罚金等刑罚。
2. 民事责任: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非法行医者因不具备合法的医疗资质和条件,其行医行为本身就存在过错,对因其非法行医行为给患者造成的损害,应当承担全部的民事赔偿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等。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在此类案件中,非法行医者被视为未达到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资质与标准,故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非法行医与医疗事故在法律追责上有何异同?
非法行医与医疗事故在法律追责上的主要异同点如下:
1. 定义和性质不同:
- 非法行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未经注册在医疗机构中独立从事诊疗活动的行为即为非法行医。其本质上是一种违法行为,违反了我国的医疗卫生管理秩序。
- 医疗事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事故属于一种过失侵权行为。
2. 追责方式不同:
- 对于非法行医,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可构成非法行医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受害人还可以要求民事赔偿。此外,卫生行政部门还可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 对于医疗事故,首先由医疗机构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若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例如医务人员因重大过失导致患者重伤或死亡的,可能触犯《刑法》中的医疗事故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同时,卫生行政部门也可以对医疗机构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3. 责任主体不同:
- 非法行医的责任主体通常是无证行医的个人或者组织。
- 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通常为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以及直接造成事故的医务人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刑法》(尤其是其中关于非法行医罪和医疗事故罪的规定)
其他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非法行医行为因其不具备合法的医疗行为前提,所以不能通过医疗事故鉴定程序予以认定。对此类行为,应当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直接判定并依法进行查处。同时,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应加大对非法行医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社会公众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温馨提示〗以上是法头条法务对“非法行医行为能否通过医疗事故鉴定程序认定”问题的解答,如果您需要更多法律支持,请到法头条进行咨询。
-
医疗安全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而药品与医疗器械的质量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健康。部分医院因使用过期液体或注射过期药水引发公众关注,此类行为不仅违反医疗伦理,更触碰法律红线。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必须建立严格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过期药品及医疗器械的流通与使用已被明确禁止。...时间:2025.07.15
-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宣布,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向精准分层和全覆盖迈出关键一步。此次调整不仅扩大了医保药品范围,更通过基本医保+商业健康保险双目录模式,为高价创新药开辟了支付新路径。...时间:2025.07.09
-
医疗机构乱收费是违法的,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也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价格法和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规范收费行为,确保收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关于“医疗机构乱收费怎么投诉?”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7.08
-
2020年8月5日,吉林长春32岁女子刘丽丽因头孢过敏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治疗后病情恶化,院方建议转院至北京协和医院。家属在院方推荐下,选择了一辆带有“吉大一院”标识的120救护车。转运途中,该救护车因氧气不足两次停车加氧,甚至在服务区停车吃饭延误救治时间,最终导致刘丽丽在北京市通州区不幸去...时间:2025.07.02
-
2025年6月30日,江苏常州市民朱先生向媒体反映,其堂哥在宜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处理手部外伤时,被要求进行前列腺、双肾、输尿管等与外伤无关的内科彩超检查。事件引发公众对“过度检查”的质疑:手部外伤是否必须接受前列腺检查?医院与卫健委的回应为何存在矛盾?患者权益如何保障?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时间:2025.07.01
-
近年来,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部分民营救护车因收费过高被质疑“天价”。医院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元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救护车收费合法性的讨论。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出发,分析救护车跨省转运收费2.8万元的合法性及处理方式,并梳理2025年救护车跨省收费标准,为公众提供参考。...时间:2025.06.19
-
救护车作为紧急医疗救援的重要工具,其收费标准及合规性直接关系到公众权益和社会公平。关于救护车跨区域转运收费过高、缺乏明细等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下面小编将围绕救护车跨区域收费的合法性及乱收费的处罚规定展开分析,为公众提供法律指引,也为相关机构规范服务提供参考。...时间:2025.06.17
-
婚前医学检查作为预防出生缺陷、保障婚姻健康的重要制度,其结果通知机制与费用承担问题长期引发社会关注。我国现行法律虽未强制要求婚检,但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构建了婚检的自愿性框架,并明确隐私保护与费用分担原则。...时间:2025.06.12
-
民事追诉期,通常指的是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简而言之,民事追诉期是权利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时间限制。关于“2025未成年的医美追诉期是多久?”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6.04
-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医疗市场的复杂化,过度医疗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对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与投诉途径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旨在通过法律手段遏制不合理的医疗行为,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下面小编将从过度医疗的判定标准与投诉途径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探讨过度医疗问题的法律规制逻辑。...时间:2025.06.04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