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如何规定的?

发布时间:2025.05.19 17:16:57
工伤医疗补助金是工伤保险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待遇,主要用于保障工伤劳动者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医疗需求。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工伤保险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待遇,旨在帮助因工受伤的劳动者在伤残后重新就业或补偿其因伤残导致的就业困难。关于“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如何规定的?”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如何规定的?

  一、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发放条件:工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若工伤等级达到一定程度(如七至十级伤残),通常可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发放标准:补助金的具体数额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一般与工伤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伤残等级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通常在工伤劳动者进行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后,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发放条件:与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相似,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也是在工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发放,适用于特定伤残等级的工伤劳动者。

  发放标准:补助金的具体数额同样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可能与工伤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伤残等级、就业能力及当地就业市场状况等因素有关。一般由用人单位支付,用于帮助工伤劳动者重新就业或补偿其因工伤导致的就业困难。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劳动者在申请赔偿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伤劳动者在申请赔偿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工伤认定,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应妥善保存与工伤相关的证据材料,如医疗记录、事故现场照片、证人证言等。

  在申请赔偿时,需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并关注赔偿进展。若与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在赔偿问题上存在争议,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如何规定的?”的详细内容,法头条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受到第三人伤害能双重劳动工伤赔偿吗?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第三人伤害的情况下,是否可以获得双重赔偿(即工伤保险待遇和民事侵权损害赔偿)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原则上,劳动者可以同时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和向第三人请求民事赔偿,但具体操作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时间:2024.12.26
  • 劳动工伤赔偿流程需要多久完成?
    劳动工伤赔偿流程的时间长度因个案情况而异,一般涉及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协商或仲裁及诉讼等多个环节,总体时长可能从几个月到一年以上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案件的复杂程度、双方协商情况及司法程序的进展速度。...
    时间:2024.08.28
  • 2024年如何确定一次性工伤伤残就业补助金?
    一次性工伤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劳动者因工致残,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由用人单位支付的一次性经济补偿。其数额的确定涉及到伤残等级、城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以及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等因素。...
    时间:2024.03.07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