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2025人脸识别新规有哪些内容?

发布时间:2025.05.13 16:22:44
2025年人脸识别新规通过技术规范与法律责任的双重约束,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公众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需增强风险意识,主动留存证据,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唯有通过法律规制与公众监督的协同发力,方能实现技术创新与个人权益的平衡发展。

2025人脸识别新规有哪些内容?

  1. 新规明确禁止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身份验证方式。当存在其他验证手段(如密码、刷卡)时,必须提供替代选择。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需以维护公共安全为前提,并设置显著提示标识。

  2. 人脸信息原则上需存储于本地设备,不得通过互联网传输,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信息保存期限不得超过实现处理目的所需的最短时间,商业场景下的数据存储需定期清理冗余信息。

  3. 处理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人脸信息时,必须取得其父母或监护人单独同意。相关机构需制定专门存储规则,确保未成年人信息与成人数据隔离管理。

  4. 存储人脸信息超过10万条的个人信息处理者,需在30个工作日内向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备案。技术系统需采取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入侵防御等措施,关键场景还需满足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

  5. 宾馆客房、公共浴室、卫生间等私密场所严禁安装人脸识别设备,防止无感知监控。已安装的存量设备需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拆除。

个人信息泄露怎么办去哪里投诉?

  网信部门负责网络环境下信息泄露的查处。若某APP未经同意收集人脸信息,用户可向网信办提交截图、账号信息等证据,要求其下架违规应用并处罚企业。

  工信部门监管信息通信领域的泄露行为。若某运营商泄露用户通话记录,用户可向工信部投诉,要求其核查数据流向并责令整改。

  公安机关处理涉及诈骗、非法获取等刑事案件。若用户因信息泄露遭遇电信诈骗,需立即报警,公安机关将依法追查数据泄露源头。

  侵权方需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责任。网信部门可对违规企业处以罚款、吊销许可证等处罚。

相关阅读更多>>
  • 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是什么意思?
    死刑在我国是最严厉的刑法,一般认为死刑缓期执行不是独立刑罚,只是死刑的执行方式,它对于缩小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范围,促使罪犯改过自新具有重要意义。对应当判处死刑但不必立即执行的罪犯,在判处死刑的同时宣告缓期两年执行,并根据两年内的表现决定最终处理方式。...
    时间:2025.05.13
  • 原配可以打小三吗?
    从道德方面讲,小三确实是受人唾弃的,但是从法律层面讲原配殴打小三是不行的。原配殴打小三属于故意伤害他人,情节较轻的会受到罚款和拘留的处罚,情节较重的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可能要面临坐牢的局面,所以就算有小三,原配也应当通过法律方法来维护自己。...
    时间:2025.05.13
  • 2025年学生作业禁止复制AI生成内容最新规定
    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术诚信与肖像权保护成为法律关注的重点。学生应严格遵守高校关于AI生成内容的使用规范,确保作业的原创性;公众则需增强法律意识,防范肖像权被AI换脸技术侵害。平台与服务提供者应履行标识义务,共同维护技术应用的合法性与伦理底线。...
    时间:2025.05.13
  • 手机app泄露个人信息怎么办?
    手机App泄露个人信息与隐私泄露不仅损害用户权益,更破坏数字生态的信任基础。从行政处罚到刑事追责,法律为个人信息保护划定了清晰的红线。用户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企业应严格遵守合规要求,共同营造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若遭遇隐私泄露,应果断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让侵权者付出应有代价。...
    时间:2025.05.13
  • 拒服兵役会受到什么处罚?
    近年来,拒服兵役现象引发社会关注。我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依法服兵役是宪法赋予公民的神圣义务。根据《兵役法》及地方条例,拒服兵役不仅损害国防利益,更将面临严厉处罚。多地通报显示,拒服兵役者被处以罚款、纳入失信名单,甚至取消升学、就业资格。下面小编将结合法律条文与典型案例,解析拒服兵役的认定标准及惩戒措施,...
    时间:2025.05.13
  • 行政拘留可以交保释金免除拘留吗?
    行政拘留作为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采取的短期限制人身自由处罚措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实践中公众常对行政拘留的救济途径及法律后果存在认知误区。下面小编从法律规范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系统性阐释,以厘清法律适用边界。...
    时间:2025.05.12
  • 敲诈勒索罪多少钱可以判刑?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均严重侵害财产安全,但敲诈勒索因威胁手段直接危害人身安全,司法实践中量刑更重。公众需提高法律意识,对异常要求保持警惕,企业需完善合规机制。法律层面,司法机关应持续强化打击力度,尤其针对“职业差评师”、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与公众安全感。...
    时间:2025.05.12
  • 盗挖土地构成什么罪怎么处罚?
    盗挖土地与非法侵占土地行为严重破坏土地资源与生态安全,前者涉及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采矿罪等刑事责任,后者则需通过行政处罚、民事诉讼或刑事追责维权。两类行为均需结合土地性质、破坏程度及法律规定综合认定,下面小编将从法律依据、责任划分及维权路径展开分析,为权利人与执法者提供实务指引。...
    时间:2025.05.12
  •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可不可以报警?
    刑事自诉制度为特定案件的被害人开辟了直接司法救济通道,但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如侮辱、诽谤、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因不具公诉属性,公安机关通常不予受理,需由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向法院提起自诉。下面小编将解析自诉案件的立案条件、证据要求与流程规范,并结合典型案例揭示程序要点,助公众在法定框架内高...
    时间:2025.05.12
  • 报假警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报假警看似“无伤大雅”,实则透支公共安全资源,可能让真正需要救助者错失生机。该行为依据情节轻重,可构成行政违法或刑事犯罪:虚构警情扰乱秩序者将面临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若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危机等虚假恐怖信息,则可能触犯刑法,最高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时间:2025.05.12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