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和标准是什么?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和标准是什么?
民事赔偿范围通常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害赔偿以及精神损害赔偿三个方面:
(1)人身损害赔偿
医疗费:根据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票据计算,需扣除已报销部分。
误工费:有固定收入的,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参照当地同行业平均收入计算。
护理费:护理人员有收入的,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无收入的,参照当地护工工资标准计算。
残疾赔偿金:计算公式:残疾赔偿金 = 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赔偿年限 × 残疾等级系数。赔偿年限一般为20年,60周岁以上的每增加1岁减少1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
死亡赔偿金:死亡赔偿金 = 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赔偿年限。赔偿年限一般为20年,60周岁以上的每增加1岁减少1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
(2)财产损害赔偿
因犯罪行为直接导致的财物损毁、灭失或被盗等损失,按实际损失价值赔偿。
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的,按实际价值或修复费用赔偿。
(3)精神损害赔偿
需综合侵权人过错程度等因素确定。若犯罪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被告人确无赔偿能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若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法院可根据情况给予支持。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有时效限制吗?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这意味着,如果被害人在三年内未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可能会丧失请求赔偿的权利。不过,也存在特殊情况:
时效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等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时效中断: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权利人提出要求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最长保护期限: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在司法程序中,“立案”标志着案件正式进入法律处理流程,是启动诉讼或侦查程序的关键节点。当事人常困惑于立案的判定标准及后续撤案的可能性。下面小编将从立案的法定条件与撤案的适用情形两方面,结合法律规范与程序逻辑,解析司法实践中“立案”的认定规则及撤案的合法路径。...时间:2025.05.13
-
偷录手机通话,在法律上通常被视为一种对他人通信隐私的干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他人的通信隐私。因此,未经对方同意而偷录手机通话,可能构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关于“偷录的手机通话录音能够当做证据吗?”的相关问...时间:2025.05.12
-
当个人面临刑事指控或调查时,为了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及时聘请刑事辩护律师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在哪些情况下应当考虑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并引用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时间:2025.05.10
-
在我国刑法中,自首是指犯罪人在犯罪后主动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于有自首情节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这体现了我国刑法鼓励犯罪分子改过自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立法精神。...时间:2025.05.04
-
犯罪嫌疑人在审讯过程中享有沉默权,即有权拒绝回答侦查人员的提问。这一权利旨在保护个人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压力,并确保司法程序公平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明确指出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同时要求办案机关尊重并保障嫌疑人的人权。...时间:2025.05.03
-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情况下,诉讼时效暂时停止计算的一种制度。当导致中止的原因消除后,诉讼时效继续计算。...时间:2025.04.24
-
在刑事案件中,二审程序作为对一审判决的复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二审中原告(在刑事案件中通常称为被害人)是否可以不出庭,以及二审上诉被驳回后是否还能继续上诉的问题,常常让当事人和公众感到困惑。下面小编将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时间:2025.04.16
-
食品配料表造假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消费者在遇到此类情况时,有权依据上述法律条款要求经营者进行赔偿,并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将依法对违法经营者进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法头条小编整理了...时间:2025.03.28
-
在刑事案件中,辩护书证原件的丢失可能会对案件处理产生一定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当事人或其辩护律师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时间:2025.03.27
-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沉默权的概念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保持沉默,但同时也强调了如实供述义务。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沉默权的有效性受到一定限制。...时间: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