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被网络造谣了报网警有用吗?

发布时间:2025.04.08 17:57:54
被网络造谣后报网警是非常有用的,警方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查处理,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和秩序。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网警报警”的相关问题。

被网络造谣了报网警有用吗?

  被网络造谣了报网警非常有用。

  网络造谣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甚至可能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违法犯罪。受害者向网警报案,警方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查处理,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的详细法律条款如下:

  一、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捏造、歪曲事实;

  2.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3.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行政违法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第()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三、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项、第()项: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2.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报警后的处理流程:

  1.报案:受害者可以通过拨打110报警电话或登录公安部网络安全监察举报网站进行报案,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造谣内容以及相关的证据材料。

  2.调查取证:警方会收集证据,包括谣言的传播渠道、涉及的人员、造成的影响等,以确定造谣的事实情况。

  3.处理结果:

  如果造谣行为情节较轻,警方可能会对造谣者进行批评教育,要求其停止造谣行为并消除影响。

  如果造谣行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如损害他人名誉、扰乱公共秩序等,警方会将其作为治安案件或刑事案件进行立案侦查,依法对造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警告、罚款、拘留等,情节严重的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建议:

  保留证据:受害者应尽可能保留与造谣行为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聊天记录、截图、视频等,以便在报警时提供给警方。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网络造谣,应立即报警,以便警方及时介入调查,减少谣言带来的不良影响。

  配合调查:在警方调查过程中,受害者应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协助和信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1.捏造、歪曲事实;

  2.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3.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第()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项、第()项: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1.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2.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什么情况下网警才会进行介入?

  网警,即网络警察,是公安机关中专门负责网络犯罪侦查的警种,其主要职责是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网络安全和秩序。网警在多种情况下会进行介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

  1.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网络诈骗:如冒充他人身份、发布虚假中奖信息等,骗取他人财物。

  网络盗窃:通过网络手段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包括盗取网络游戏账号、虚拟货币等。

  网络赌博: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赌博交易,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网络色情:制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破坏网络环境。

  网络谣言: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造成社会恐慌或不良影响。

  侵犯隐私:非法获取、传播或出售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

  侮辱诽谤:在网络上发表侮辱、诽谤他人的言论。

  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如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

  2.配合执法调查

  经济犯罪、职务犯罪:在涉及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等案件中,网警应其他执法机关的请求,通过网络调查获取证据或追踪嫌疑人。

  3.网络舆情相关

  重大社会影响:当网络舆情发酵可能引发重大社会影响,经调查确定相关人员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时,网警会介入。

  4.屡教不改行为

  长期违法活动:对于长期在网络上从事违法活动,如多次发布违规信息、进行轻微违法操作等,虽单次行为危害不大,但屡教不改的,网警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调查。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盗窃、赌博等行为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

  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

  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等行为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诽谤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

  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刑事责任。

  以上则是关于网警报警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威胁你构成犯罪吗怎么处理
    威胁恐吓行为的法律定性需结合行为动机、手段、后果综合判断。公众在遭遇威胁恐吓时,应优先固定证据、及时报警,并根据行为严重程度选择行政投诉、刑事自诉或民事诉讼路径。唯有全社会共同抵制威胁恐吓行为,方能筑牢人身权利保护的法治屏障。...
    时间:2025.04.25
  • 2025年错过诉讼期限能否补救?
    诉讼期限是指法律规定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有效时间。一旦错过诉讼期限,原则上将丧失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争议的权利。但是,在特定情况下,如果能够证明存在正当理由导致未能及时行使权利,则可能存在补救措施。...
    时间:2025.04.24
  • 反恐罚单开具的条件和要求是什么?
    在当今社会,反恐工作日益重要,而反恐罚单作为反恐执法的一种手段,其开具条件和要求也备受关注。同时,对于暴力阻碍执法的行为,法律也给出了明确的处理规定。下面小编将详细阐述反恐罚单开具的条件与要求,以及暴力阻碍执法的处理方式。...
    时间:2025.04.24
  • 新政策16岁可以上网吧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吧作为提供网络服务的场所,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然而,对于未成年人而言,能否进入网吧以及上网吧被抓是否会留下案底,一直是他们和家长关心的问题。...
    时间:2025.04.22
  • 违背妇女意愿是指什么?
    “违背妇女意愿”这一关键表述,在诸多涉及妇女权益的法律条款中频繁出现,尤其是在拐卖妇女罪等严重犯罪的判定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入探究“违背妇女意愿”的内涵,以及其与拐卖妇女罪判定之间的关联,对于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保障妇女权益意义重大。...
    时间:2025.04.21
  • 开挂打游戏违法吗?
    网络游戏作为数字时代的“第二社会”,已深度融入4.8亿中国网民的日常生活。然而,竞技场中的“外挂作弊”与公屏上的“语言暴力”,正不断模糊虚拟行为与现实法律的边界。下面小编将从近期司法实践切入,解析玩家行为的罪与非罪,揭示游戏世界中的法律责任体系。...
    时间:2025.04.21
  • 连续盗窃几次算刑事案件?
    盗窃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破坏了社会的治安秩序。在法律上,盗窃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有所不同。那么,连续盗窃几次会构成刑事案件?盗窃赔偿又是如何计算的呢?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角度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解析。...
    时间:2025.04.20
  • 拘留37天后多久判刑?
    拘留37天后多久判刑以及拘留37天是否严重,都是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来确定的。在刑事诉讼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程序和时间限制,需要遵循法律规定进行。同时,对于拘留的严重性也需要有客观、全面的认识,不能仅凭拘留天数就做出判断。在面对此类情况时,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更好地了解案件进展和维护自身权益。...
    时间:2025.04.18
  • 跨省抓捕需要什么条件?
    跨省抓捕是一项严肃而复杂的执法行动,必须满足明确的条件并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其中,通知当地公安机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助于确保抓捕行动的合法性和协同性,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在进行跨省抓捕时,公安机关应当充分重视这一程序要求,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时间:2025.04.16
  • 电话传唤可以不去吗?
    在法治社会中,公安机关通过电话传唤犯罪嫌疑人或涉案人员是一种常见的调查手段。然而,对于接到电话传唤的人而言,他们往往会有诸多疑问,比如:电话传唤可以不去吗?如果去了并如实供述,是否构成自首?...
    时间:2025.04.16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