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5年专利权保护期限过后还能维权吗?
专利权保护期限过后还能维权吗?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而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则分别为10年,这些期限均从申请日开始计算。一旦上述保护期结束,相应的专利技术就不再享有专有的法律保护,这意味着任何第三方都可以自由地使用这项技术,无需征得原专利持有人的同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专利的有效期内,如果双方已经签订了涉及该技术许可使用的协议或者其他形式的合同,并且在这些合同中约定了技术保密、持续支付等相关条款的话,即便专利到期失效了,相关方仍然可以根据《合同法》中的规定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十二条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名誉权受损后能否要求精神赔偿?
如果个人的名誉权遭到侵害,受害者不仅可以要求侵权方停止侵害、消除不良影响、恢复名誉以及公开道歉等非经济性救济措施,还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是因为名誉权作为人格权的一部分,其受到损害往往会给受害者的心理和情感造成伤害。而这种心灵上的创伤,单靠物质补偿难以完全修复,因此法律规定允许受害者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对于违反本法规定,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一旦专利权的有效保护期结束,原则上不能再通过专利法途径进行维权;但如果存在有效的合同约定,则仍可通过合同法等其他法律手段寻求救济。
〖温馨提示〗为了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了解法律知识是必要的。当您陷入法律纠纷时,欢迎访问法头条平台,我们将为您匹配到经验丰富、案例众多的本地律师,助您顺利解决问题!
-
随着《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司法解释的深化及人身损害赔偿城乡标准的逐步统一,法律对饮酒致害的规制路径愈发清晰,但如何平衡个体自由与集体责任、如何量化“注意义务”的边界,仍是司法实践中的核心争议。下面小编将从补偿标准计算规则与共同饮酒责任认定两个维度切入,解析现行法律框架下的责任分配逻辑,为公众明晰法律底线...时间:2025.05.01
-
近期,教师揪学生耳朵的事件引发公众热议,其行为性质界定及处理方式成为焦点。与此同时,校园暴力问题依然严峻,其法律后果尤其是刑事责任认定亟待明确。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视角深入剖析教师揪耳行为的性质、处理路径,并探讨校园暴力的刑事法律边界。...时间:2025.04.30
-
打架斗殴是指双方或多方通过暴力手段相互争斗,以达到制服对方或给对方造成身体、心理伤害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违反了社会治安管理规定,并可能触犯刑法中的故意伤害罪、聚众斗殴罪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打架斗殴的行为人,公安机关可以依法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关于“2025年打架斗...时间:2025.04.11
-
在游乐场游玩本是寻求欢乐与放松的时刻,意外却时有发生。当游客在游乐场意外受伤时,游乐场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意外伤害的赔偿标准又是如何界定的?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角度对此进行深入探讨。...时间:2025.04.01
-
关于申请安装社区监控设备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此类行为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不侵犯他人隐私权社区监控设备的安装需经过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的同意,并且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向当地公安机关进行备案。...时间:2025.03.24
-
随着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外卖骑手已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外卖骑手在送餐过程中面临着较高的交通风险。当外卖骑手被车撞伤后,除了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因无法工作而产生误工费损失。本文将结合现行法律法规,探讨外卖骑手被车撞后误工费的计算方法,以及申请误工费赔偿时需要提供的证明。...时间:2025.03.21
-
寻衅滋事导致他人轻伤二级,一般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寻衅滋事行为造成被害人轻伤二级的,属于情节恶劣的情形,可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接下来就让法头条的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时间:2025.03.14
-
在安全事故中责任的划分,通常需要依据具体事故类型、相关方的行为及其过失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对于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等不同领域的事故,存在明确的责任认定原则与程序。...时间:2025.03.01
-
当个人的名誉权受到侵害时,受害者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该赔偿旨在补偿因名誉受损而给受害人造成的精神痛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数额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时间:2025.02.11
-
诽谤与诋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混用,但在法律体系中,二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行为方式、目的及后果上。简单来说,诽谤更多指的是通过捏造事实来损害他人名誉;而诋毁则可能基于真实或部分真实的事实基础上对他人进行负面评价。...时间: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