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造谣诽谤他人怎么定罪量刑?
2024年造谣诽谤他人怎么定罪量刑?
2024年造谣诽谤他人的定罪量刑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特别是第二百四十六条。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详细解答:
一、定罪标准
行为要件:
造谣诽谤罪的行为表现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这里的“暴力”不仅仅指身体上的伤害,也包括精神上的强制或威胁;“公然”则意味着在公众场合或以能使多人知悉的方式进行。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即无中生有,虚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情节要件:
构成诽谤罪要求情节严重。这通常包括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等。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二、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有期徒刑:一般情况下,造谣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对于犯罪情节较轻,但仍需短期剥夺人身自由的,可判处拘役。
管制: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
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的一种,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
三、特殊情况处理
告诉才处理:一般情况下,诽谤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即需要被害人亲自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才会受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信息网络犯罪: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的,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造谣诽谤他人属于自诉案件吗?
造谣诽谤他人是否属于自诉案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一般来说,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即需要被害人自行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才会受理。这是因为诽谤罪主要侵犯的是被害人的个人名誉权,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范畴。然而,也存在例外情况。
具体来说,如果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那么就不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而是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这种情况下,诽谤罪就变成了公诉案件。
为了明确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刑事案件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列举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七种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引发群体性事件、引发公共秩序混乱、损害国家形象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诽谤罪在一般情况下属于自诉案件,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告诉,或者因缺乏证据等原因难以提起诉讼,人民检察院也可以依法提起公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以上则是关于“造谣诽谤他人”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赌资认定与赌博罪构成是法律对赌博行为严重程度的分级回应。刑事立案以赌资5万元、参赌20人等量化标准为红线,行政处罚则以地区赌资较大标准为底线。公众应明确娱乐与违法的界限,避免因赌资累积或营利目的触碰刑事犯罪。...时间:2025.09.02
-
-
随着电信网络诈骗手段的升级,电话卡因身份信息泄露、被他人冒用或误判涉诈的情况频发。一旦电话卡被标记为涉诈,不仅面临停机、注销等限制,还可能牵连个人信用甚至承担法律责任。下面小编从法律角度解析电话卡涉诈的解除路径及潜在影响,为公众提供应对指南。...时间:2025.08.29
-
随着信息网络犯罪的快速蔓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成为司法实践中的高频罪名。该罪名的核心在于打击为网络犯罪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辅助行为,其量刑规则与主观明知程度、客观危害后果紧密相关。...时间:2025.08.25
-
开车拖行他人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可能对被拖行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还可能让肇事者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了解此类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处理部门,有助于公众更好地认识拖行行为的危害性及法律后果。...时间:2025.08.22
-
在日常生活中,入室行凶这类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暴力事件令人不寒而栗。一旦发生,行凶者必然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而入室行凶的定罪并非简单一概而论,需依据具体行为、造成后果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来综合判定。...时间:2025.08.21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赌博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本文旨在探讨2025年网络赌博的判刑标准,以及网上开设赌场共同犯罪的认定与处罚。...时间:2025.08.16
-
地铁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每日承载着大量乘客出行。然而,偶尔发生的斗殴事件不仅破坏了公共秩序,还危及他人安全。很多人好奇,此类行为究竟会面临怎样的罚款与拘留处罚?下面,我们将依据相关法律条款一探究竟。...时间:2025.08.13
-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应遵循法律与道德的规范,然而侮辱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伤害他人尊严,还可能触犯法律。2025年,侮辱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这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依据相关法律条款深入探讨。...时间:2025.08.11
-
与未满十八岁未成年人发生自愿性关系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尤为严格的,任何利用未成年人弱势地位进行不正当性行为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即使是成年人之间的自愿性关系,如果违反了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德,也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或道德上的谴责。...时间: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