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造谣诽谤他人怎么定罪量刑?
2024年造谣诽谤他人怎么定罪量刑?
2024年造谣诽谤他人的定罪量刑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特别是第二百四十六条。以下是对该问题的详细解答:
一、定罪标准
行为要件:
造谣诽谤罪的行为表现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这里的“暴力”不仅仅指身体上的伤害,也包括精神上的强制或威胁;“公然”则意味着在公众场合或以能使多人知悉的方式进行。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即无中生有,虚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情节要件:
构成诽谤罪要求情节严重。这通常包括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等。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二、量刑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有期徒刑:一般情况下,造谣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对于犯罪情节较轻,但仍需短期剥夺人身自由的,可判处拘役。
管制: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
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的一种,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
三、特殊情况处理
告诉才处理:一般情况下,诽谤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即需要被害人亲自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才会受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信息网络犯罪: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的,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造谣诽谤他人属于自诉案件吗?
造谣诽谤他人是否属于自诉案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一般来说,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即需要被害人自行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才会受理。这是因为诽谤罪主要侵犯的是被害人的个人名誉权,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范畴。然而,也存在例外情况。
具体来说,如果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那么就不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而是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这种情况下,诽谤罪就变成了公诉案件。
为了明确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刑事案件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列举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七种情形,包括但不限于引发群体性事件、引发公共秩序混乱、损害国家形象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诽谤罪在一般情况下属于自诉案件,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告诉,或者因缺乏证据等原因难以提起诉讼,人民检察院也可以依法提起公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以上则是关于“造谣诽谤他人”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个人信息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然而,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威胁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与社会秩序。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法律体系通过《刑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构建起多层次保护网络。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时间:2025.07.09
-
游戏找回的立案金额需根据当地标准和具体情况来判断。在遭遇游戏账号被盗时,应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关于“游戏找回多少钱够立案?”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7.09
-
随着电动车的广泛普及,因违规飞线充电而引发的火灾事故频繁发生,其发生频率之高令人忧心。这些火灾往往在瞬间爆发,火势迅猛,严重威胁着公共安全,让整栋居民楼甚至周边区域都陷入危险境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也时刻遭受着巨大损失的威胁。此类行为不仅暴露出部分租户安全意识淡薄,更反映出法律规制与执行层面的现实挑战。...时间:2025.07.02
-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现象日益凸显,其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甚至可能导致受害者死亡。当网暴致人死亡这一悲剧发生时,法律如何界定相关人员的罪责、他们需要承担何种责任以及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的刑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明确网络行为的法律边界,维护网络空间的法治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时间:2025.06.25
-
职场欺凌是指在工作场所中,个人或群体持续地对他人实施负面行为,导致受害者身心健康受损或工作环境恶化的现象。关于“职场欺凌是否构成违法行为?”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6.24
-
在人际交往中,言语冲突难以完全避免,而骂人作为一种激烈的语言表达,其法律性质及后果常引发争议。了解骂人行为是否违法、是否需承担法律责任,以及在有证据时报警后的处理流程,对维护个人权益、促进社会文明至关重要。下面小编将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结合法律条文,为读者提供清晰指引。...时间:2025.06.18
-
高考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关乎万千学子的前途命运,其安全保障工作至关重要。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力量,在高考安全保障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职责。下面小编将深入探讨公安机关确保高考安全的具体举措,以及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的详细流程,增进公众对公安机关在高考保障和行政执法领域...时间:2025.06.12
-
国补商品骗补套补行为是指商家在参与国家补贴政策时,通过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虚开发票、虚构交易等手段,骗取或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秩序。关于“国补商品骗补套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时间:2025.06.11
-
骗婚通常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或达到其他非法目的的行为,在婚姻关系中表现尤为突出。然而,我国法律中并没有“骗婚罪”这一单独罪名。对于骗婚行为,如果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将按照诈骗罪的相关规定进行定罪处罚。关于“2025构成骗婚的立案标准是什么?”的相关问题,法头...时间:2025.06.10
-
通常信用卡欠一万多是不会坐牢的,单纯的欠款属于民事纠纷范畴,但是欠款会被纳入征信名单同时会被限制高消费直到还清欠款为止。如果银行催债三个月未还,可能会被银行起诉追责,到时候会面临强制执行,所以当事人需及时与银行沟通表明自己的还款意愿。...时间:2025.06.0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