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2024年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先予执行?

发布时间:2024.07.25 17:49:03
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时,通常可以不提供担保。这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其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仲裁庭在作出先予执行裁决后,该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并直接移送人民法院执行。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劳动纠纷”的相关问题。

2024年劳动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先予执行?

  2024年劳动者在以下情况下可以申请先予执行:

  一、法律条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二、申请条件

  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这意味着在申请先予执行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必须是清晰、明确的。例如,劳动者能够明确证明用人单位拖欠其劳动报酬、未支付工伤医疗费或经济补偿等。

  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

  劳动者需要证明如果不采取先予执行措施,将对其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这通常适用于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医疗费等而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情形。

  三、适用范围

  劳动者在以下具体情况下可以申请先予执行:

  追索劳动报酬:

  当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时,劳动者可以申请先予执行。

  追索工伤医疗费:

  劳动者因工作受伤需要医疗费用治疗,而用人单位未及时支付时,可以申请先予执行。

  追索经济补偿:

  在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形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而未支付时,劳动者可以申请先予执行。

  追索赔偿金: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如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有权获得赔偿金时,可以申请先予执行。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四条

  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二)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

  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的,可以不提供担保。

什么是先予执行?

  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终结判决之前,为解决权利人生活或生产经营的急需,裁定义务人预先履行将来生效判决中所确定之义务的一种措施。这一制度的主要着眼点是满足权利人的迫切需要,确保在判决最终作出前,权利人能够得到必要的救济。

  先予执行的特点

  紧迫性:先予执行通常适用于权利人面临紧迫需求的情况,如急需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

  预先履行:在判决最终作出前,义务人需要根据法院的裁定预先履行部分或全部义务。

  有条件性:先予执行并非所有案件都适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生产经营等。

  适用范围

  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先予执行主要适用于以下案件范围:

  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的案件:这些费用通常与权利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紧密相关,因此可以申请先予执行。

  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而面临生活困难的,可以申请先予执行。

  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这包括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的;需要立即制止某项行为的;需要立即返还用于购置生产原料、生产工具款的;以及追索恢复生产、经营急需的保险理赔费等紧急情况。

  申请条件

  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时,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即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清晰,权利义务无争议。

  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生产经营:申请人需要证明如果不采取先予执行措施,将对其生活或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四条

  仲裁庭对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决先予执行,移送人民法院执行。

  仲裁庭裁决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二)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

  劳动者申请先予执行的,可以不提供担保。

  以上则是关于“劳动纠纷”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劳动合同中工资不明确怎么办?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其中,工资条款作为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然而,实践中常出现工资约定不明或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引发诸多纠纷。本文将围绕“劳动合同中工资不明确”及“公司不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两个问题,结合法律规定与实务操作,为劳动者...
    时间:2025.06.23
  • 发生劳动争议后如何申请调解?
    劳动争议的妥善处理关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在争议发生后,调解与仲裁是常见的解决途径。调解以自愿、灵活为原则,旨在通过协商化解矛盾;仲裁则具有法律强制力,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下面小编将围绕“发生劳动争议后如何申请调解”及“劳动仲裁的流程是什么样的”两个问题展开分析,为争议双方提供操作指引与...
    时间:2025.06.22
  • 周末加班几倍工资双倍还是1.5倍?
    随着职场竞争加剧,加班现象日益普遍,而加班工资的计算标准及调休安排是否合法,成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争议的焦点。我国劳动法律法规对加班工资的支付规则及调休适用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旨在平衡企业用工灵活性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时间:2025.06.21
  •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可以随时辞职吗?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贯穿于用工全流程,试用期作为劳动关系建立的特殊阶段,其权益保障同样受到法律严格规范。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辞职是否享有特殊权利?用人单位拒绝办理离职手续时如何依法维权?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角度出发,结合试用期辞职的法定条件、程序要求及救济途径,为劳动者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
    时间:2025.06.18
  • 2025年退休不再审核档案吗?
    在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的背景下,退休审核作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环节,其流程与标准备受关注。随着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的推进,退休审核程序逐步简化,但公众对审核流程的透明度与结果查询仍存在疑问。...
    时间:2025.06.18
  • 辞职后工资要下个月结怎么办?
    在劳动关系中,辞职与工资结算问题常引发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争议。部分用人单位规定辞职后工资需次月结算,或要求劳动者提前一个月提交辞职申请,此类规定是否合法?劳动者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下面小编将围绕辞职后工资结算时间及辞职预告期的法律规定展开分析,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
    时间:2025.06.14
  • 用人单位可否因劳动者患乙肝拒绝录用?
    就业歧视现象在劳动力市场中时有发生,其中以乙肝病原携带者为代表的健康歧视尤为突出。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患乙肝为由拒绝录用,不仅违反平等就业原则,更可能触犯法律红线。与此同时,劳动者遭遇就业歧视时,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主张赔偿成为关键问题。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规范与维权路径两方面,系统解析用人单位录用限制的合法性边...
    时间:2025.06.12
  • 未经公司批准擅自休假的算旷工吗?
    在劳动关系中,员工擅自休假与旷工离职的工资结算问题,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与企业管理的平衡。未经批准擅自休假是否构成旷工,需结合劳动纪律与规章制度判断;旷工离职后的工资计算则需遵循法定标准与合同约定。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规范与实际操作角度,系统解析旷工认定与工资结算规则,为劳资双方提供清晰的法律依据与操作指引...
    时间:2025.06.12
  • 女职工怀孕后被调岗降薪的合法吗?
    女职工怀孕后遭遇调岗降薪是职场中常见的劳动纠纷,此类行为直接侵害女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对孕期女职工实施特殊保护,禁止用人单位以怀孕为由擅自调整岗位或降低薪酬。下面小编将从法律合规性及维权路径两个维度展开分析,为孕期女职工提供清晰的权益保障指引,助力其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时间:2025.06.11
  • 个人原因离职可以申请经济补偿吗?
    在劳动纠纷中,离职经济补偿金始终是劳动者关注的焦点。个人原因离职能否主张补偿、补偿标准如何计算,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权益。下面小编将结合现行法律框架,系统解析个人原因离职的补偿适用性及经济补偿金计算规则,帮助劳动者明晰权益边界,避免因认知偏差导致权益受损。...
    时间:2025.06.11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