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侵占罪的行为对象包括哪些?
2024年侵占罪的行为对象包括哪些?
在2024年,侵占罪的行为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定义: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是指通过他人委托或依照契约、合同关系,或者是根据事实和法律上的管理义务,而为他人所占有的财物。这些财物在行为人占有、管理期间,其所有权仍属于财物所有人。
示例:例如,甲将自己的贵重手表交给乙保管,乙在保管期间将该手表非法占为己有,拒不归还给甲,则乙的行为就可能构成侵占罪。
二、他人的遗忘物
定义:遗忘物,是指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有意识地将所持财物放在某处,因一时疏忽忘记拿走,而暂时失去控制的财物。遗忘物不同于遗失物,遗失物则是失主丢失的财物,失去对财物的控制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也不知道丢失的时间和地点,拾得遗失物也一般无归还义务。遗忘物也不同于遗弃物,遗弃物是所有人或持有人有意识放弃的财物。
示例:甲在餐厅用餐后离开时,将钱包遗忘在座位上,乙发现后将其拿走并占为己有,拒不归还给甲,则乙的行为就可能构成侵占罪。
三、他人的埋藏物
定义:埋藏物,是指埋藏于地下,所有人不明的财物。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对上缴单位或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但侵占罪中的埋藏物,是指财物所有人有意埋藏后,偶然为其发现的财物,且根据他人埋藏时的意图,能够推知其所有权的财物。
示例:甲在自家后院挖地时,意外发现了一坛古币,该古币虽为埋藏物,但其所有权仍归甲所有。若乙得知后,趁甲不注意将其盗走或骗走并占为己有,拒不归还给甲,则乙的行为可能构成盗窃罪或诈骗罪,而非侵占罪。但若乙是在甲明确知道并同意其保管该古币后,将其非法占为己有,拒不归还,则乙的行为就可能构成侵占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侵占罪一般是侵占什么东西?
侵占罪一般是指侵占他人财物的行为,具体来说,侵占罪的行为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
定义:这是指通过他人委托或依照契约、合同关系,或者是根据事实和法律上的管理义务,而为他人所占有的财物。这些财物在行为人占有、管理期间,其所有权仍属于财物所有人。
示例:比如,甲将自己的贵重物品交给乙保管,乙在保管期间将该物品非法占为己有,拒不归还给甲,则乙的行为就可能构成侵占罪。
二、他人的遗忘物
定义:遗忘物是指财物的所有人或持有人有意识地将所持财物放在某处,因一时疏忽忘记拿走,而暂时失去控制的财物。遗忘物与遗失物不同,遗失物是失主丢失的财物,失去对财物的控制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也不知道丢失的时间和地点。同时,遗忘物也不同于遗弃物,遗弃物是所有人或持有人有意识放弃的财物。
示例:甲在公共场所遗失了一个钱包,随后被乙拾得。如果乙拾得后非法占为己有,拒不归还,且钱包价值较大,那么乙的行为就可能构成侵占罪。
三、他人的埋藏物
定义:埋藏物是指埋藏于地下,所有人不明的财物。但侵占罪中的埋藏物,特指财物所有人有意埋藏后,偶然为其发现的财物,且根据他人埋藏时的意图,能够推知其所有权的财物。
示例:甲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埋藏了一箱金银财宝,后被乙无意中发现。如果乙将这批金银财宝非法占为己有,拒不归还给甲,且价值较大,那么乙的行为就可能构成侵占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以上则是关于“侵占罪”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支付宝账单进行投诉后,钱财的追回并非绝对。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举报与审核的结果、案件的侦破情况、诈骗行为人的财产状况以及法律程序和执行力度等。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建议您在发现可疑交易或被骗后,立即向支付宝举报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保留好相关证据材料。在法律层面上,您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时间:2025.03.03
-
支付宝被骗钱举报后,钱款不一定能追回,但举报是追回资金的重要步骤之一。受害人应积极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同时,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也是预防诈骗的重要手段。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诈骗追回骗款”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3.03
-
针对“退换货政策商家必须遵守吗?”这一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商家应当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商品质量、服务承诺以及退换货政策等方面的要求。这不仅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也是构建公平交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2025.02.28
-
网络侵权案件的处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文件规定了在网络环境下,当个人或组织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如何确定责任归属及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还涉及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的相关内容。...时间:2025.02.11
-
在产品责任案件中,制造商需要证明其产品不存在缺陷或即便存在缺陷,该缺陷并非导致损害的原因。此外,如果适用,制造商还需证明其已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时间:2025.02.08
-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这些途径包括但不限于与商家协商解决、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申请仲裁以及提起民事诉讼等。了解并合理运用这些维权手段,有助于消费者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间:2025.01.24
-
关于网络平台是否需要对用户侵权行为负责的问题,法律有明确的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况下,网络平台可能因未履行合理注意义务或接到权利人通知后未能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而承担相应责任。...时间:2025.01.17
-
在处理民事欺诈案件时,赔偿的重点通常在于追回被骗财产和补偿受害者的损失。如果受害者因为欺诈而遭受了经济损失,那么欺诈方通常需要全额赔偿。此外,受害者因为调查欺诈行为以及聘请律师而产生的合理费用,也有可能获得赔偿。关于“2024年民事欺诈的赔偿标准包括哪些”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时间:2024.10.29
-
在商城内若遗失物品,您有权依法向商城索赔。消费者在购物或接受服务期间,享有人身和财产权益的法定保护。商城若未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则应对客户的损失承担责任。关于“2024年在商场试衣间丢了东西怎么办”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时间:2024.10.20
-
误导消费者的法律责任与赔偿处理若在商家涉嫌实施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可以依法请求对方对原支付款项进行三倍的赔偿。消费者在遇到误导消费的情况时,应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于2024年误导消费者怎么赔偿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时间: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