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2024年挪用资金罪的判罚有何标准?

发布时间:2024.06.28 17:43:56
2024年挪用资金罪的判罚标准根据挪用资金的数额、用途、是否退还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综合确定,体现了刑法对挪用资金行为的严厉打击和对受害单位权益的保护。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挪用资金罪”的相关问题。

2024年挪用资金罪的判罚有何标准?

  2024年挪用资金罪的判罚标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并结合相关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来确定。以下是对判罚标准的详细归纳:

  一、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量刑标准

  挪用资金超过3个月未还或进行营利活动:

  数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基准刑为拘役刑。

  数额为5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犯罪数额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挪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

  数额在1.5万元以上不满2万元的,基准刑为拘役刑。

  数额为2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犯罪数额35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二、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标准

  挪用资金数额巨大或未退还:

  挪用资金30万元或挪用资金3万元未退还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挪用资金数额8500元或未退还数额每增加45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挪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且数额或未退还数额达到一定程度:

  挪用资金10万元进行非法活动的,或挪用资金1.5万元进行非法活动且未退还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挪用资金数额5000元或未退还数额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三、缓刑适用限制

  在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前提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缓刑:

  挪用资金数额40万元以上或挪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数额15万元以上的。

  未全部退赃的。

  共同犯罪的主犯,且犯罪情节严重的。

  在本市影响较大,社会反应强烈的。

  四、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五、其他注意事项

  挪用资金罪的行为对象通常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资金,也包括客户的资金,一般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属于公司或者企业财产的账内资金。

  挪用资金进行营利活动的行为,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限制较为宽松,只要挪用的数额较大,就构成犯罪,对挪用时间是否超过三个月以及行为人营利的目的是否达到均不要求。

  挪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原则上对期限、数额均无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挪用资金罪属于自诉案件还是公诉案件?

  挪用资金罪属于公诉案件,不是自诉案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自诉案件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如侮辱、诽谤案(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侵占案等。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如故意伤害案(轻伤),非法侵入住宅案,侵犯通信自由案,重婚案,遗弃案等。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由于挪用资金罪并不属于上述三类案件之一,因此它不属于自诉案件,而是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的公诉案件。

  案件特点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这种犯罪行为侵犯了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资金使用权,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破坏,因此国家通过公诉程序予以打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以上则是关于“挪用资金罪”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相关阅读更多>>
  • 聚众打人事件17人被抓,聚众斗殴罪如何量刑?
    聚众斗殴行为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危害他人人身安全,我国法律对此类犯罪有着明确的惩处规定。下面小编将围绕聚众斗殴罪的量刑标准以及承担该罪刑事责任的年龄要求展开分析,明晰法律对这类行为的约束与制裁。...
    时间:2025.07.10
  • 2025侵占他人财产罪立案标准和量刑标准?
    财产权益保护是法治社会的核心议题之一,侵占他人财产行为因直接侵害公民、法人财产安全,始终是刑事法律规制的重点。2025年,我国法律体系对侵占罪的规制进一步细化,从立案标准到量刑幅度均形成分层分类的规范体系。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侵占他人财产罪”的相关问题。...
    时间:2025.07.09
  • 贪一个亿判多少年?
    根据《刑法》的规定,贪污罪量刑标准取决于贪污的数额大小,以及手段和造成的影响严重。贪污一个亿属于数额特别巨大,通常会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若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可能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时间:2025.07.09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量刑标准2025年最新规定
    随着司法实践的深化与法律体系的完善,我国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量刑标准进一步细化,明确数额与情节并重原则,既关注涉案金额,也考量行为次数、手段及对司法秩序的妨害程度。下面小编将从最新量刑标准、初犯量刑规则两大维度展开分析,结合法律条文与司法实践,为公众及法律从业者提供专业指引。...
    时间:2025.07.09
  • 职务侵占罪必须满足三个条件2025年立案标准及量刑幅度
    在法律实践中,职务侵占罪与非法侵占罪是两种较为常见且容易混淆的罪名,它们都涉及对他人财产的非法占有,但在犯罪构成要件、立案标准以及量刑幅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准确理解和区分这两个罪名,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时间:2025.07.08
  • 港澳通行证有效期多久?
    港澳通行证有效期分为5年和10年两种。其中,有效期为5年的港澳通行证签发给未满16周岁的居民;有效期为10年的港澳通行证签发给已满16周岁的居民。...
    时间:2025.07.07
  • 2025年故意伤害罪量刑标准
    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根据造成的后果来判罚,致人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手段特别残忍致重伤残疾,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等。量刑会综合考量多种因素,有自首等情节会从轻或减轻,累犯等会从重。...
    时间:2025.07.07
  • 男子压力大想杀女友再自杀的判刑结果是什么?
    在此案件中,男子李某因工作、生活压力巨大,产生了结束女友张某某生命并随后自杀的极端想法。这种犯罪行为通常源于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挑战,以及在压力之下对解决问题的错误认知和应对方式。李某的行为明显违反了法律,对他人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关于“男子压力大想杀女友再自杀的判刑结果是什么?”的相关问题,法头条...
    时间:2025.07.04
  • 银行职员诈骗近亿元花6000万打赏主播怎么判?
    银行职员利用职务之便,虚构理财产品,私刻公章,以高收益为诱饵骗取客户资金,其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在此案中,由于涉案金额近亿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因此,该银行...
    时间:2025.07.02
  • 造谣大熊猫受虐获利20万触犯哪些法律?
    造谣大熊猫受虐并因此获利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法规,不仅损害了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名誉权,还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对于此类行为,法律将给予严厉的制裁。关于“造谣大熊猫受虐获利20万触犯哪些法律?”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
    时间:2025.07.02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