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2024年假释和减刑的区别一般有哪些?
2024年假释和减刑的区别一般有哪些?
2024年假释和减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用的对象范围不同
假释:仅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且这些犯罪分子必须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具体来说,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才有可能被假释。
减刑:则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只要这些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都有可能获得减刑。
二、适用的次数不同
假释:只能宣告一次,且附有一定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假释可能会被撤销。
减刑:不受次数的限制。对一个犯罪分子,可以根据其悔改或立功表现,适用一次或多次减刑。
三、使用的方法不同
假释:是一种附条件的提前释放制度。符合条件的犯罪分子被假释后,当即解除监禁,恢复人身自由,但需在假释考验期内接受监督和管理。
减刑:则是对原判刑罚的适当减轻。罪犯经减刑后,如果刑罚尚未执行完毕,仍需在监狱继续执行剩余刑期。
四、法律后果不同
假释:附有一定的考验期。在考验期内,如果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没有发生撤销假释的法定事由,考验期满即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但如果发生撤销假释的法定事由,如再犯新罪或发现漏罪等,则撤销假释,依法实行数罪并罚或收监执行尚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减刑:没有考验期。即使犯罪分子在减刑后再犯新罪或发现漏罪,已减去的刑罚也不再执行。但需要注意的是,新罪或漏罪可能会影响后续的减刑裁定。
五、新罪和漏罪产生的影响不同
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犯罪分子有新罪或漏罪的,将撤销假释并按数罪并罚的原则进行处理。
减刑:减刑后有新罪或漏罪通常不影响已经作出的减刑裁定,但新罪或漏罪本身将依法进行处理。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假释的定义是什么?
假释的定义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在我国刑法中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旨在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早日复归社会,同时也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稳定。
具体来说,假释的适用条件包括:
对象条件: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实质条件: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且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时间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不过,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符合上述条件的犯罪分子都能获得假释。例如,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假释期间,犯罪分子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和约束,如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等。如果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其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并依照刑法相关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八条
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
(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五)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
(六)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以上则是关于“假释”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在当今社会,反恐工作日益重要,而反恐罚单作为反恐执法的一种手段,其开具条件和要求也备受关注。同时,对于暴力阻碍执法的行为,法律也给出了明确的处理规定。下面小编将详细阐述反恐罚单开具的条件与要求,以及暴力阻碍执法的处理方式。...时间:2025.04.24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吧作为提供网络服务的场所,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然而,对于未成年人而言,能否进入网吧以及上网吧被抓是否会留下案底,一直是他们和家长关心的问题。...时间:2025.04.22
-
“违背妇女意愿”这一关键表述,在诸多涉及妇女权益的法律条款中频繁出现,尤其是在拐卖妇女罪等严重犯罪的判定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入探究“违背妇女意愿”的内涵,以及其与拐卖妇女罪判定之间的关联,对于准确理解和运用法律、保障妇女权益意义重大。...时间:2025.04.21
-
网络游戏作为数字时代的“第二社会”,已深度融入4.8亿中国网民的日常生活。然而,竞技场中的“外挂作弊”与公屏上的“语言暴力”,正不断模糊虚拟行为与现实法律的边界。下面小编将从近期司法实践切入,解析玩家行为的罪与非罪,揭示游戏世界中的法律责任体系。...时间:2025.04.21
-
盗窃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破坏了社会的治安秩序。在法律上,盗窃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有所不同。那么,连续盗窃几次会构成刑事案件?盗窃赔偿又是如何计算的呢?下面小编将从法律角度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解析。...时间:2025.04.20
-
拘留37天后多久判刑以及拘留37天是否严重,都是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来确定的。在刑事诉讼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程序和时间限制,需要遵循法律规定进行。同时,对于拘留的严重性也需要有客观、全面的认识,不能仅凭拘留天数就做出判断。在面对此类情况时,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便更好地了解案件进展和维护自身权益。...时间:2025.04.18
-
跨省抓捕是一项严肃而复杂的执法行动,必须满足明确的条件并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其中,通知当地公安机关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助于确保抓捕行动的合法性和协同性,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在进行跨省抓捕时,公安机关应当充分重视这一程序要求,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时间:2025.04.16
-
在法治社会中,公安机关通过电话传唤犯罪嫌疑人或涉案人员是一种常见的调查手段。然而,对于接到电话传唤的人而言,他们往往会有诸多疑问,比如:电话传唤可以不去吗?如果去了并如实供述,是否构成自首?...时间:2025.04.16
-
在中国,麻将作为一种传统的休闲娱乐活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当麻将与金钱挂钩时,其性质便可能发生变化,甚至触及法律红线。那么,打麻将玩钱究竟算不算赌博犯法?聚众赌博的认定标准又是什么?下面小编将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时间:2025.04.15
-
在法治社会的构建中,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判罚始终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未成年人犯罪事件的时有发生,其中不乏一些性质恶劣的刑事案件,如故意杀人等,这些案件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犯罪判罚的广泛讨论。...时间: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