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在何种情况下,合同部分履行不影响整体效力?
在何种情况下,合同部分履行不影响整体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合同的履行可以分为全部履行和部分履行。部分履行是指合同的一方或双方未能完全履行合同的所有义务,但仍有部分义务得到履行。如果部分未履行的内容并不构成合同的主要部分,或者不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那么这部分未履行并不会导致整个合同无效。在这种情况下,未履行义务的一方仍然需要对未履行的部分承担违约责任,而其他已履行的部分则依然有效并应继续执行。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这表明合同的履行应该是全面的,但并未排除部分履行的可能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表明即使部分未履行,仍需承担违约责任,但不影响合同的总体效力。
逾期履行如何计算赔偿?
逾期履行,即合同一方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其合同义务的行为,构成了对合同的违约。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对于此类违约行为,非违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计算逾期履行的赔偿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际损失:这是违约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非违约方因对方逾期履行而遭受的实际经济损失,如因对方迟延交货导致的额外仓储费、替代交易的差价、预期利润的减少等,应由违约方予以赔偿。具体数额需要通过证据材料(如相关合同、发票、账单等)来确定。
2. 可预见性原则:根据《民法典》第584条的规定,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应当以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为限。这意味着,非违约方主张的损失必须是违约方在签订合同时能够合理预见的,超出此范围的损失,违约方无需赔偿。
3. 利息损失:对于金钱债务的逾期履行,非违约方通常可以请求支付逾期利息作为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4条的规定,买卖合同没有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或者该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出卖人以买受人违约为由主张赔偿逾期付款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参照逾期罚息利率标准计算。
4. 约定的违约金:如果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逾期履行的违约金条款,非违约方可以直接依据该条款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但根据《民法典》第585条的规定,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或低于实际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或增加。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第四款:“买卖合同没有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或者该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出卖人以买受人违约为由主张赔偿逾期付款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参照逾期罚息利率标准计算。”计算逾期履行的赔偿需考虑实际损失、可预见性原则、利息损失以及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等因素,并依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具体规定进行操作。在具体案件中,非违约方应充分收集证据,准确计算损失,以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合同的部分履行并不必然导致整体效力丧失,关键在于未履行的部分是否影响到合同的根本目的。如果未履行的部分属于次要义务,合同的主体部分仍能得到执行,那么合同的整体效力就会保持对于未履行的部分,违约方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合同内容和情况进行判断。
-
特大暴雨作为自然灾害,其是否构成合同违约需结合《民法典》中不可抗力条款及具体案件事实综合判断。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可抗力违约”的相关问题。...时间:2025.06.06
-
当合同中的条款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时,当事人应当首先尝试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则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处理争议。法律允许当事人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对模糊条款进行解释,并根据公平原则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其含义。...时间:2025.05.19
-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若一方擅自更改合同内容而未通知对方,可能会导致变更无效、承担违约责任等法律风险。这不仅可能损害双方的合作关系,还可能导致经济损失。...时间:2025.05.19
-
合同中止履行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一方或双方暂时停止执行合同义务的行为。这一行为可能基于法律规定、合同约定或是当事人之间的协商结果。当发生合同中止履行时,将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违约责任的承担、损失赔偿等问题。...时间:2025.05.15
-
单方解除合同的合法性在于,当一方当事人出现法定情形时,另一方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或双方事先约定的条件解除合同。这种做法旨在保护守约方的利益,维护市场交易秩序。...时间:2025.05.12
-
-
当合同双方对履行期限约定不明确时,应首先尝试通过协商来确定具体的履行时间。如果协商不成,则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若无法达成补充协议,则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若仍不能确定,则债务人可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予对方必...时间:2025.04.29
-
当一方违反承诺时,另一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法律救济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赔偿损失或解除合同等。关键在于明确双方之间的约定性质(是否构成合同)及具体条款内容。...时间:2025.03.26
-
在代理合同中,佣金支付条件通常由双方当事人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并明确写入合同条款。这些条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销售目标达成、客户付款完成等。但无论如何约定,都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时间:2025.03.24
-
在合同签署过程中,双方意思表示的真实性是合同有效性的关键要素之一。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只有当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真实的意思表示时,该合同才能被认为是有效的。如果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则可能影响到合同的有效性。...时间: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