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合同签署时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吗?
合同签署时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吗?
意思表示的真实性指的是,在签订合同时,各方应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来同意或不同意合同中的条款和条件。如果一方因为受到欺诈、胁迫或是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违背了自身的真正意愿而签订了合同,那么这样的意思表示就可以被视为不真实的。此外,当合同的内容明显违反公平原则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时,该合同的意思表示也可能被认定为非真实性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合同履行过程中违约责任谁承担?
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若一方未能按照合同条款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则被视为违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违约方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责任可能涵盖但不限于继续完成合同义务、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以及赔偿对方因违约所遭受的损失等。特别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某些特定情况下的违约行为还设定了免责条件,例如当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履行合同时,违约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被部分或完全免除其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确保合同签署时双方意思表示的真实对于保障合同的有效性和维护各方权益至关重要。任何情况下,若发现有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发生,受害方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
当合同双方对履行期限约定不明确时,应首先尝试通过协商来确定具体的履行时间。如果协商不成,则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若无法达成补充协议,则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若仍不能确定,则债务人可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予对方必...时间:2025.04.29
-
当一方违反承诺时,另一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法律救济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赔偿损失或解除合同等。关键在于明确双方之间的约定性质(是否构成合同)及具体条款内容。...时间:2025.03.26
-
在代理合同中,佣金支付条件通常由双方当事人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并明确写入合同条款。这些条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销售目标达成、客户付款完成等。但无论如何约定,都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时间:2025.03.24
-
当合同条款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时,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解释与执行。具体而言,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结合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等因素来确定条款的真实意思。...时间:2025.03.15
-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约定的担保违约金过高,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对于何为“过高”,我国《民法典》提供了明确的标准。...时间:2025.03.13
-
根据法律,口头变更合同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法律效力。但为了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建议将变更内容书面化。本回答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口头变更合同的效力,并提供相关回答。...时间:2025.03.07
-
合同条款的有效性认定是合同法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到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合同条款的有效性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判断。...时间:2025.02.27
-
给付迟延履行违约金后合同一般要继续履行。除非存在特定的法律情形或合同条款规定可以解除合同,否则违约方在支付迟延履行违约金后,仍应承担继续履行合同的义务。在实践中,当一方迟延履行合同时,守约方通常会要求违约方支付迟延履行的违约金,并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如果违约方拒绝继续履行或无法继续履行,守约方可以通过...时间:2025.02.22
-
当遇到对方拒绝付款的情况时,首先需要明确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及约定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时间:2025.02.20
-
当纸质合同丢失时,当事人可以通过与对方协商重新签订合同、请求对方提供合同副本或通过其他证据证明合同内容等方式进行补救。重要的是保持沟通的透明度和诚信,同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措施。...时间: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