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2024年行政决定哪些情形下可被复议?

发布时间:2024.03.15 14:29:35
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特定条件下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本文主要探讨了何种情形下行政决定可被复议。

行政决定哪些情形下可被复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以下几种情况下的行政决定可以被复议:

1. 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如行政处罚决定、行政许可决定、行政强制措施等;

2. 认为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包括应当作为而不作为,或者不当作为的情况;

3. 对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不服的;

4. 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5.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五)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六)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十)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十一)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对行政处罚不服能否申请行政复议?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时,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这是我国行政法为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监督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而设立的重要救济途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处罚决定,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均可向该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对原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全面审查,并依据审查结果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五)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2. 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

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完全可以在法定期限内依法提起行政复议。同时,若对行政复议决定仍不服,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不作为是否可以进行行政复议?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负有法定职责,但在应当履行义务的期限内未作出任何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有权申请行政复议。其中,行政机关“不作为”也被视为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当这种不作为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时,理应纳入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一条也明确规定,对于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同样适用于行政复议程序。

当行政机关存在行政不作为且损害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时,相关人员有权依据《行政复议法》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只要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情形,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均有权提起行政复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实际操作中,应注重收集和保全证据,并在法定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行政复议机关提交行政复议申请,通过法定程序寻求救济。

〖温馨提示〗法头条是您解决法律问题的良师益友!在这里,您可以关注3万+注册律师的日常科普,了解最新的法律动态。遇到法律问题?点击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他们将为您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相关阅读更多>>
  • 法律规定哪些情况需要行政复议前置?
    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中,行政复议前置制度作为法定救济程序的关键环节,对行政相对人权利救济路径的选择具有强制性约束。下面小编将聚焦行政复议前置的法定适用情形及复议确认违法后的法律后果,结合《行政复议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系统梳理制度逻辑与法律责任,为行政相对人依法维权提供理论指引。...
    时间:2025.06.25
  • 2025考生对教资面试成绩有异议应如何申请复核?
    如果考生对教资面试成绩有异议,可以在成绩公布后的一定时间内(通常为成绩公布后的10个工作日内),向当地教育考试机构提出成绩复核申请。申请时,考生需要填写相关的复核申请表,并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和准考证等材料。关于“2025考生对教资面试成绩有异议应如何申请复核?”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
    时间:2025.06.11
  • 申请行政复议的条件包括哪些?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定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复议决定的活动。行政复议作为一种行政救济手段,具有司法性、监督性和救济性等多重属性,是维...
    时间:2024.12.09
  • 行政复议的最新规定是什么?
    行政复议的最新规定是2023年9月1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旨在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关于“行政复议的最新规定是什么?”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
    时间:2024.12.09
  • 2024年行政诉讼申请再审的期限是多久?
    当案件当事人对已生效的判决、裁定以及调解书存在质疑时,其可以在法律生效日期后的六个月内发起再审请求。而这个再审请求的有效期限自法院向当事人发送最终裁决文书之日算起,直至再审申请人向上级法院提交再审申请为止。关于“2024年行政诉讼申请再审的期限是多久”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时间:2024.10.24
  • 2024年微信聊天记录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其效力需要由法庭进行严格的审查与认定。如果聊天记录满足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的要求,并且经过法庭的审查与认定,那么其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关于“2024年微信聊天记录能否作为证据使用”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时间:2024.10.24
  • 2024年提出行政复议是否受到时间限制?
    根据我国法律,个人或组织对侵害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于60天内申请行政复议,特殊情况如不可抗力导致逾期,应在障碍消除后重新计算期限。但法律法规如有特殊规定的申请时限,则须遵照执行。申请应在知悉行为之日起算。关于“2024年提出行政复议是否受到时间限制”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时间:2024.10.14
  • 2024年不服行政复议能否再次申请复议?
    《行政复议法》规定,不服行政复议的不能再次申请复议,只能依法申请行政诉讼。法律规定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既不能再次申请复议,也不能申请行政诉讼。关于“2024年不服行政复议能否再次申请复议”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时间:2024.10.14
  • 2024年行政复议多长时间出结果?
    行政复议一般三十日内出结果,我国法律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依法处理。关于“2024年行政复议多长时间出结果”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时间:2024.10.14
  • 2024年行政复议成功处罚会被撤销吗?
    行政复议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如果你对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罚单有异议,可以申请行政复议。要是复议机关认为原处罚不当,有权撤销罚单。但行政复议成功后,罚单会不会被撤销,还要看复议机构的审查结果。关于“2024年行政复议成功处罚会被撤销吗”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
    时间:2024.10.14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