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非法人肉搜索涉及哪些具体法律问题?
非法人肉搜索涉及哪些具体法律问题?
1.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权:根据《民法典》第111条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处理他人的个人信息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非法人肉搜索中擅自公布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明显违反了上述规定。
2. 侵犯隐私权:《民法典》第1032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非法人肉搜索通常涉及到对他人住址、电话、工作单位等个人隐私的曝光,构成对隐私权的侵犯。
3. 侵犯名誉权:当非法人肉搜索过程中伴随着对他人的恶意评价或不实信息传播时,可能同时侵犯到被搜索者的名誉权,《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
4.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53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处以刑罚。另外,如人肉搜索行为导致他人自杀、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还可能涉嫌寻衅滋事罪、侮辱罪、诽谤罪等相关罪名。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第111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条款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3条
通过网络泄露他人个人信息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通过网络泄露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行为人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 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第111条和第1179条的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否则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2. 行政责任:根据《网络安全法》第44条、64条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未尽到个人信息保护义务,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由网信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3.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的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1条、第1179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44条、第64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53条之一
在实际案件中,具体的法律责任认定及追究还需结合案情的具体情况,如泄露信息的数量、性质、后果等因素综合判断。
网络诽谤如何界定和取证?
网络诽谤是指通过信息网络,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界定网络诽谤的关键要素包括:一是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错,明知言论虚假或者应当预见其可能为虚假而仍进行散布;二是客观上实施了捏造或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三是该行为对被诽谤人的社会评价造成了实际的贬损。
在具体案件中,首先需要确定言论内容的真实性,若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则可能构成诽谤。其次,要考察言论的公开性和传播范围,以及是否直接指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再者,须查明该言论是否确实导致了被诽谤人社会评价的降低。
取证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证据:
1. 虚假言论的原始内容及传播路径,如截图、链接、IP地址等,以证明言论的存在和传播情况。
2. 证明言论虚假性的证据,如对比真实情况的证据材料、权威机构的鉴定意见等。
3. 反映被诽谤人社会评价受到影响的证据,可以是周围群众、单位同事等出具的证人证言,或是因诽谤导致的经济损失或其他不利后果的相关证据。
4. 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的证据,比如行为人事前知道或应当知道言论不实但仍进行散布的相关记录或陈述。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明确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3. 同样的,《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非法人肉搜索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不仅面临民事赔偿责任,还可能触犯刑法。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公民都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他人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共同维护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对于遭受非法人肉搜索侵害的公民,应及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司法机关也应对此类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治。
-
当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他人抄袭时,权利人应当首先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侵权作品、原创作品及其创作时间证明等。随后,可以通过发送律师函警告对方停止侵权行为,并要求赔偿损失;如果对方不予理睬或协商不成,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间:2025.03.08
-
消防安全法规体系涵盖了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的多部法律法规,旨在通过规范建筑防火设计、消防设施配备、火灾预防与扑救等方面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文件及其配套规章。...时间:2025.03.04
-
根据法律,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这些规定旨在保护个人隐私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时间:2025.02.12
-
当个人在网络环境中遭遇人格权侵害时,可以通过多种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这包括但不限于要求侵权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措施。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出发,分析网络环境下的人格权保护,并提供具体的维权方法与依据。...时间:2025.02.07
-
当个人的医疗信息被擅自公开时,这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权,还可能对受害者造成精神上的伤害。根据现行法律,个人可以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时间:2025.02.05
-
-
损害赔偿责任主要是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具体金额根据实际损失来定。而侵权责任范围更广,包括损害赔偿、制止侵权、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认定侵权责任需要满足四个要素: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关于“2024年损害赔偿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在哪”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时间:2024.10.29
-
侵犯隐私权的赔偿额度需要认真考虑,包括侵权的性质、影响,还有受害者的精神损伤等因素。要是涉及财产损失,就按照市场价格来算;要是涉及精神损害,法院会综合考虑侵权情节、受害者的情况,以及社会的发展水平,谨慎地确定赔偿金额。关于“2024年侵犯个人隐私的赔偿标准有哪”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时间:2024.10.29
-
一般来说,如果情节轻微,可能不构成犯罪,但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例如通过披露未成年人隐私获取巨大非法利益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关于“2024年侵犯未成年隐私权判几年”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时间:2024.10.17
-
限制人身自由的法定标准是:倘若通过实施拘留、禁闭或其他强制性手段,借此将他人按照其个人意愿控制身体活动的自由予以剥夺或限制的行为,应被界定为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关于“2024年限制人身自由的标准是怎样的”的问题,下面法头条法务为您进行详细解答。...时间:202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