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大学生为200元返现背上16万元债务,怎么办?
大学生为200元返现背上16万元债务,怎么办?
第一步,立即固定证据,启动法律救济程序
大学生应第一时间收集贷款合同、签字现场录音录像、中间人承诺返现的聊天记录等证据,证明自身对贷款用途不知情。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调解程序存在“当事人未到庭即缺席判决”等违法情形,可向检察机关申请民事检察监督。
检察机关可通过调取银行流水、比对贷款发放与原债务偿还时间,揭露“借新还旧”的违法操作,推动法院再审撤销原判决。
第二步,主张合同无效,阻断还款义务
贷款合同存在“空白合同签字”“实际贷款人与名义贷款人不符”等情形,可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主张合同因欺诈而无效。
本案中银行职员与中间人串通,以“帮忙走流程”为名诱导签字,属于典型的欺诈行为,合同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
第三步,追究银行违规责任,恢复个人征信
银行未履行贷款审核义务,如未核实贷款人还款能力、未审查担保人真实意愿,可能涉嫌违法发放贷款。
根据《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五条,银行需对贷款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大学生可向银保监会举报银行违规行为,要求删除不良征信记录。
被骗背上网贷是否要承担还款责任?
能证明被欺诈,无需承担还款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条,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
无法证明被欺诈,则需承担形式还款义务。
贷款合同形式合法(如签字真实、贷款已发放至本人账户),但资金被他人立即转走,大学生可能需先偿还贷款,再向实际用款人追偿。
此时,可依据《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以“不当得利”为由起诉中间人或银行职员,要求返还贷款资金。
贷款平台存在“违规向大学生放贷”“变相高利贷”等行为,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此类贷款合同无效,大学生无需还款。
此外,贷款资金未进入本人账户,或被冒用身份贷款,可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以“贷款诈骗罪”报案,由公安机关追缴赃款。
-
金融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金融工具、市场或金融服务,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针对金融诈骗的追责主要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旨在保护金融市场秩序与受害者权益。...时间:2024.05.09
-
在合同法中,如果一方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订立合同,受害方有权请求解除合同,并追究对方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回答,引用相关回答,并给出结论。...时间:2024.03.14
-
网络金融诈骗罪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通信方式,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该罪行涉及到金融活动领域,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我国刑法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之一。...时间:2024.03.07
-
国家对互联网金融诈骗的监管责任主要体现在预防、打击和治理三个方面,旨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其边界在于既要确保市场公平公正,有效遏制诈骗行为,又需尊重并保障合法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以及用户的隐私权益。...时间:2024.03.0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