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年假能跨年休吗,过期能获得补偿吗?
年假能跨年休吗,过期能获得补偿吗?
1.年假跨年休的法律依据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但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2.年假过期未休的补偿规定
补偿条件: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补偿计算:300%的年休假工资报酬中,100%是正常的工资收入,200%是因用人单位未安排年休假而应当承担的一种法定补偿责任,并非劳动报酬。
仲裁时效: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适用一年仲裁时效规定。例如,劳动者每年未休带薪年休假应获得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时间,从第二年的12月31日起算。
年假跨年“过期作废”,合法吗?
1.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五条:
年假安排方式:单位根据生产、工作情况及职工意愿,可统筹安排年休假。年休假可在1个年度内集中安排、分段安排,或跨1个年度安排。
补偿条件:若单位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年休假,需经职工本人同意,并按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未休年假工资报酬(其中包含正常工资,实际额外支付200%)。
单位未安排年休假的不能以“过期作废”来搪塞员工,应当支付相应的补偿。未支付补偿的,职工可主张权利。
2.案例:
吕某是北京一家节能环保公司的员工,依据其工作年限,2020年开始他应享受每年10天的年假,但他在2020年仅休了4天年假,2021年未休年假。2022年8月从公司离职后,吕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他工作期间的未休年假工资。
公司辩称,该公司的考勤及休假管理制度规定,不跨年安排年假,员工当年未休完的年假跨年作废,吕某未休的年假应视为其自动放弃。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李超强表示,300%的年休假工资报酬是指除了需要向员工支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报酬以外,还需要向员工支付日工资收入的两倍作为未休年假的补偿。
法院最后判决,公司支付吕某2020年和2021年的未休年假工资2.9万余元。宣判后,公司提起上诉,二审维持了原判,目前该判决已经生效。
-
2025年带薪年休假的新规定主要体现在工会监督、常态化监督与弹性休假、违法成本升级等方面。这些新规定有助于确保带薪年休假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保障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时间:2025.07.02
-
教育是国家的基石,因此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才能更好地让从教人员服务社会。2025年起教师养老迎来重大变革,教龄津贴翻倍、职业年金全覆盖、养老金计算优化。对于教龄达40年的老教师来说,这一政策将提高个人退休后的待遇,对于其他长期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来说是值得欢庆鼓舞的。...时间:2025.07.02
-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职业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的人才,国家也非常重视教师的待遇,经过多次改革之后教师教龄津贴迎来了重大调整,此次调整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收入水平,也进一步激励了教师长期从教,特别是对于教龄较长的教师。为奋斗在教育行业一线的教师群体提供保障和支持,鼓励教师长期稳定地为教育事业而服务。...时间:2025.07.02
-
陪产假是劳动者享有的法定假期,对于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妻,女方在享受产假期间,男方享受的有一定时间看护、照料对方的权利。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男性职工在婚后配偶分娩时,享有陪产假。陪产假的天数根据地区政策不同也不同,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时间:2025.07.02
-
根据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税法,月收入达到5000元的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个人所得税退税需要进行申报,正常情况下税务审核需要1-3个工作日,之后在经过银行处理大概3-7个工作日,最终到账大概需要7-15天左右的时间。...时间:2025.07.02
-
辞退员工的补偿规则,是法律对劳动关系稳定性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双重考量。无论是10年以上无固定期限员工还是未满一年的新员工,用人单位均需严格遵循法定理由与程序,避免因违法解除承担高额赔偿。劳动者在遭遇不公辞退时,也要及时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维权。...时间:2025.07.02
-
在劳动关系中,公司与员工的权益边界常常引发诸多关注。辞退员工作为劳动关系解除的一种常见方式,其中涉及的赔偿问题尤为复杂。当员工因违反公司制度被开除,或者公司出于其他原因开除员工时,是否需要给予赔偿,这背后有着明确且细致的法律规定。...时间:2025.07.02
-
2025年教师薪资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政策举措,旨在优化教师薪资结构,提高教师的整体收入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关于“教师薪资改革中“一降三增”政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7.02
-
教师工资上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法律依据、实际影响、适用范围以及维权途径等都需要教师们进行深入了解和关注。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措施,才能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工资调整过程中得到充分保障。关于“近期有关“教师工资7月涨20%”的消息是否属实?”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时间:2025.07.02
-
女职工未婚先孕仍然有权享受产假,但在产假期间的待遇上可能与已婚女职工存在差异。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批准产假或给予不公待遇,女职工可以依法维权。关于“未婚先孕的女职工在产假期间的待遇是否与已婚女职工相同?”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7.0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