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如何申请法院公开悬赏?
如何申请法院公开悬赏?
1.准备书面申请:申请执行人需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中应明确载明以下内容:
悬赏金的数额或计算方法:即申请执行人愿意支付的赏金金额,或根据提供线索的价值计算赏金的方式。
自愿支付悬赏金的承诺:申请执行人需承诺,在有关人员提供法院尚未掌握的财产线索,并使其债权得以全部或部分实现时,将支付悬赏金。
悬赏公告的发布方式:申请执行人可以选择在全国法院执行悬赏公告平台、法院微博或微信等媒体平台发布,或在执行法院公告栏、被执行人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等处张贴。
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可能包括申请执行人的联系方式、对提供线索者的要求等。
2.提交申请至法院:申请执行人需将准备好的悬赏公告申请书提交至执行法院。
3.法院审查与决定:人民法院在收到书面申请后,应当自收到之日起十日内决定是否准许。如果法院认为申请符合法律规定,将准许发布悬赏公告。
4.悬赏公告的发布与效果:一旦法院准许发布悬赏公告,申请执行人需按照申请中载明的发布方式进行公告。公告发布后,有关人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供财产线索。如果线索有效,使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得以实现,那么申请执行人需要按照承诺支付悬赏金。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书面申请发布悬赏公告查找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书应当载明悬赏金的数额或计算方法、自愿支付悬赏金的承诺、悬赏公告的发布方式以及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决定悬赏查找财产的,应当制作悬赏公告。悬赏公告应当在全国法院执行悬赏公告平台、法院微博或微信等媒体平台发布,也可以在执行法院公告栏、被执行人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等处张贴。申请执行人申请在其他媒体平台发布,并自愿承担发布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法院公开悬赏申请流程是怎么样的?
1.准备申请材料:
执行申请书:明确表明申请发布悬赏公告的意愿。
生效法律文书原件:证明其债权,如判决书、调解书等。
执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公民个人申请的,应提交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如申请人不能亲自到法院申请执行,需出具授权委托书,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执行。
法律文书的生效证明:由经办法官或书记员签字证明法律文书已经生效。
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清单或其他线索(如有):列明已知的被执行人财产情况。
其他相关证据材料:如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证明、财产转移或隐匿的证据等。
2.提交书面申请:申请执行人需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中应载明:
悬赏金的数额或计算方法:指申请执行人愿意支付的赏金金额,或者是根据提供线索的价值计算赏金的方式。
自愿支付悬赏金的承诺:申请执行人需要承诺,在有关人员提供人民法院尚未掌握的财产线索,并使其债权得以全部或部分实现时,将支付悬赏金。
悬赏公告的发布方式:申请执行人可以选择在全国法院执行悬赏公告平台、法院微博或微信等媒体平台发布,或者在执行法院公告栏、被执行人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等处张贴。
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可能包括申请执行人的联系方式、对提供线索者的要求等。
3.法院审查与决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十日内决定是否准许发布悬赏公告。
4.发布悬赏公告:如果法院准许发布悬赏公告,将会按照申请执行人提供的发布方式进行发布。通常,悬赏公告可以在全国法院执行悬赏公告平台、法院微博或微信等媒体平台发布,也可以在执行法院公告栏或被执行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等处张贴。如果申请执行人申请在其他媒体平台发布,并自愿承担发布费用,人民法院也会准许。
5.支付悬赏金:一旦有人提供了有效的财产线索,并使得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得以全部或部分实现,申请执行人需按照之前的承诺支付悬赏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这为法院采取公开悬赏等执行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一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书面申请发布悬赏公告查找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书应当载明悬赏金的数额或计算方法、有关人员提供人民法院尚未掌握的财产线索使该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得以全部或部分实现时自愿支付悬赏金的承诺、悬赏公告的发布方式等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财产调查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二条
人民法院决定悬赏查找财产的,应当制作悬赏公告。悬赏公告应当载明悬赏金的数额或计算方法、领取条件等内容。悬赏公告应当在全国法院执行悬赏公告平台、法院微博或微信等媒体平台发布,也可以在执行法院公告栏或被执行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等处张贴。申请执行人申请在其他媒体平台发布,并自愿承担发布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以上则是关于“法院公开悬赏申请”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是针对公职人员严重违纪违法的纪律处分措施,其法律后果与社会影响常引发公众关注。下面小编将结合相关的法律规定,解析“双开”是否必然导致刑事责任,以及其对家庭成员的潜在影响。...时间:2025.06.18
-
旅游景区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其安全保障义务与游客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游客在景区内发生意外事故的案例频发,溺水、坠崖、触电等事故引发了关于景区责任与赔偿的广泛争议。法律上景区是否需承担责任、游客能否获得赔偿,需结合景区管理义务、游客行为合理性、事故因果关系等多重因素综合判断。...时间:2025.06.18
-
中考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其公平性与规范性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关于中考作弊行为的处理方式及烈士后代加分政策的问题引发广泛讨论。下面小编将围绕“中考作弊的处罚措施及是否入刑”与“烈士后代中考加分政策的具体内容”展开分析,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为考生及家长提供权威解答。...时间:2025.06.17
-
刑事案件的刑罚执行涉及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惩戒与改造机制。判刑最低标准、减刑条件及罚金缴纳与减刑的关系,是公众普遍关注的法律问题。下面小编将分点解析刑事案件判刑的最低刑期限制、减刑的适用条件,以及罚金缴纳与减刑之间的法律关系,帮助读者理解相关法律规定的逻辑与适用范围。...时间:2025.06.17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暴力已成为社会治理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在法律框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网络暴力治理规则,强化了平台责任与侵权追责力度。下面小编将从最新法规动态与网络暴力致人死亡的法律责任两个角度,厘清网络空间的权利义务边界。...时间:2025.06.17
-
网络暴力案件的立案标准直接关系到受害者权益保护与网络空间秩序维护。随着我国通过修订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网络暴力行为的立案门槛,强化对侮辱诽谤、人肉搜索、恶意P图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接下来小编将从法律层面为大家详细解读。...时间:2025.06.17
-
取保候审作为刑事诉讼中的非羁押措施,涉及保证金缴纳与案件后续处理两大核心问题。公众常困惑于“保证金能否全额退还”及“取保候审是否会留下案底”,甚至误将二者与案件最终结果直接挂钩。事实上,保证金退还与案底留存均需依据法定程序与实体结果判断,与取保候审本身无必然因果关系。...时间:2025.06.17
-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强制措施,旨在平衡司法效率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公众对其法律内涵及后续程序常存在模糊认知,将取保候审等同于“无罪释放”或忽视传唤背后的法律意义。实际上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终结,其核心在于以非羁押方式保障诉讼顺利进行。...时间:2025.06.17
-
取保候审作为刑事诉讼中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常被视为案件“阶段性缓和”的信号,但公众对其法律后果存在诸多误解。部分人认为“取保候审满一年即自动结案”或“保证金数额可随意协商”。下面小编将从两个角度解析取保候审的终止条件与保证金规则,帮助读者厘清法律边界。...时间:2025.06.17
-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强制措施,旨在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同时减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限制。公众常对取保候审的后续法律后果存在误解。取保候审与最终判决结果并无直接关联,其性质仅是程序性措施。下面小编将从两个角度解析取保候审后的法律走向,并说明一年期限届满后的处理方式,帮助读者厘清法律逻辑。...时间:2025.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