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法律顾问
服务热线:400-668-6166
手机站

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站

马力宏律师

利用AI造谣会构成何种犯罪?

发布时间:2025.05.21 16:48:27
利用AI造谣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侮辱诽谤罪、侵犯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以及寻衅滋事罪等多种犯罪。而造谣诽谤罪的立案需要充分的证据支持,包括诽谤性材料、传播范围证据、受损害证据以及加害人相关证据等。下面小编为您介绍相关细节。

利用AI造谣会构成何种犯罪?

  利用AI造谣的行为可能会构成多种罪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规定,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设立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或发布违法犯罪信息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如果利用AI造谣过程中,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利用AI造谣的行为还涉及到侮辱、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可能构成侮辱罪、诽谤罪。侮辱诽谤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若利用AI造谣的行为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或者对事件相关人物的生活、工作等造成了严重影响,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之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3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造谣诽谤罪需要什么证据才可立案?

  需有文字、图片等诽谤性材料,如诽谤文章、录像等,能清晰展现诋毁他人名誉的内容,这是关键证据之一。这些材料能够直接证明造谣者实施了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

  要有传播范围的证据,例如转发量、浏览量等数据,以此证明诽谤内容被广泛传播开来。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广泛。通过获取转发量和浏览量等数据,可以直观地了解诽谤信息的影响力。

  必须有被害人受损害的证据,像医院诊断证明能证明被害人因诽谤导致精神痛苦,周围人对其看法的证言能体现名誉受损等。诽谤行为不仅会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损害,还可能导致其精神上受到创伤。医院诊断证明可以作为被害人精神受损的客观证据,而周围人的证言则可以进一步证明被害人的名誉受到了损害。

  还得有加害人的相关证据,包含其身份信息以及实施诽谤行为的证据,如聊天记录、发布诽谤内容的账号信息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确定造谣者的身份,证明其实施了造谣诽谤行为。

相关阅读更多>>
  • 双开要坐牢吗?
    “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是针对公职人员严重违纪违法的纪律处分措施,其法律后果与社会影响常引发公众关注。下面小编将结合相关的法律规定,解析“双开”是否必然导致刑事责任,以及其对家庭成员的潜在影响。...
    时间:2025.06.18
  • 旅行博主在景区溺水身亡景区有责任吗?
    旅游景区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其安全保障义务与游客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游客在景区内发生意外事故的案例频发,溺水、坠崖、触电等事故引发了关于景区责任与赔偿的广泛争议。法律上景区是否需承担责任、游客能否获得赔偿,需结合景区管理义务、游客行为合理性、事故因果关系等多重因素综合判断。...
    时间:2025.06.18
  • 中考作弊怎么处理是否入刑?
    中考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其公平性与规范性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关于中考作弊行为的处理方式及烈士后代加分政策的问题引发广泛讨论。下面小编将围绕“中考作弊的处罚措施及是否入刑”与“烈士后代中考加分政策的具体内容”展开分析,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为考生及家长提供权威解答。...
    时间:2025.06.17
  • 刑事案件判刑最低标准坐牢多久,可以减刑吗?
    刑事案件的刑罚执行涉及法律对犯罪行为的惩戒与改造机制。判刑最低标准、减刑条件及罚金缴纳与减刑的关系,是公众普遍关注的法律问题。下面小编将分点解析刑事案件判刑的最低刑期限制、减刑的适用条件,以及罚金缴纳与减刑之间的法律关系,帮助读者理解相关法律规定的逻辑与适用范围。...
    时间:2025.06.17
  • 2025年网络暴力最新法律法规有哪些?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暴力已成为社会治理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在法律框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网络暴力治理规则,强化了平台责任与侵权追责力度。下面小编将从最新法规动态与网络暴力致人死亡的法律责任两个角度,厘清网络空间的权利义务边界。...
    时间:2025.06.17
  • 网络暴力立案标准怎么认定2025年最新
    网络暴力案件的立案标准直接关系到受害者权益保护与网络空间秩序维护。随着我国通过修订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网络暴力行为的立案门槛,强化对侮辱诽谤、人肉搜索、恶意P图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接下来小编将从法律层面为大家详细解读。...
    时间:2025.06.17
  • 取保候审保证金能退吗?
    取保候审作为刑事诉讼中的非羁押措施,涉及保证金缴纳与案件后续处理两大核心问题。公众常困惑于“保证金能否全额退还”及“取保候审是否会留下案底”,甚至误将二者与案件最终结果直接挂钩。事实上,保证金退还与案底留存均需依据法定程序与实体结果判断,与取保候审本身无必然因果关系。...
    时间:2025.06.17
  • 取保候审什么意思?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强制措施,旨在平衡司法效率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公众对其法律内涵及后续程序常存在模糊认知,将取保候审等同于“无罪释放”或忽视传唤背后的法律意义。实际上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案件终结,其核心在于以非羁押方式保障诉讼顺利进行。...
    时间:2025.06.17
  • 取保候审一般多久才算彻底没事?
    取保候审作为刑事诉讼中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常被视为案件“阶段性缓和”的信号,但公众对其法律后果存在诸多误解。部分人认为“取保候审满一年即自动结案”或“保证金数额可随意协商”。下面小编将从两个角度解析取保候审的终止条件与保证金规则,帮助读者厘清法律边界。...
    时间:2025.06.17
  • 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处实刑吗?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强制措施,旨在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同时减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限制。公众常对取保候审的后续法律后果存在误解。取保候审与最终判决结果并无直接关联,其性质仅是程序性措施。下面小编将从两个角度解析取保候审后的法律走向,并说明一年期限届满后的处理方式,帮助读者厘清法律逻辑。...
    时间:2025.06.17
遇到法律问题,上法头条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

Copyright © 2025 法头条 厦门大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闽ICP备2021008539号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400-668-6166 网站地图

法头条
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