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印制20多万假币怎么判?
印制20多万假币怎么判?
依据《刑法》第170条,伪造货币总面额达到20万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情形,法定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并处5万-50万元罚金或没收财产。对于伪造货币集团首要分子,直接适用最高量刑档次。
使用3D打印、电子模板等精密技术伪造货币的,可能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若查获伪造货币的半成品或制假工具(如油墨、打印机),即使未完成全部印制流程,仍按既遂犯罪论处。
主动退缴全部假币及设备、配合追查假币流向、协助抓捕同案犯的,可减少基准刑10%-30%。但两年内因伪造货币受过行政处罚的,属于加重处罚情形。
单位实施伪造货币行为的,对单位判处罚金,直接责任人员按个人犯罪标准处罚。若单位负责人为犯罪集团组织者,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使用伪造货币罪立案标准
根据司法解释,明知是假币而持有或使用,总面额≥4000元即达到立案标准,属于“数额较大”。涉及外币的按案发时汇率折算为人民币计算。两年内因使用假币受过行政处罚再次实施、针对弱势群体(如老年人)使用假币、使用假币支付医疗费等民生费用的,即使金额未达标准,仍可立案追诉。
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使用假币,金额≥4000元即构成犯罪,基准刑提升至3-10年有期徒刑。
犯罪嫌疑人需明知是伪造货币而实施持有、使用或伪造行为;伪造行为包括仿照真币图案、色彩等特征非法制造假币,或制造货币版样供他人伪造;伪造货币流入市场后导致公众财产损失的,量刑将趋重。
-
银行职员利用职务之便,虚构理财产品,私刻公章,以高收益为诱饵骗取客户资金,其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在此案中,由于涉案金额近亿元,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因此,该银行...时间:2025.07.02
-
造谣大熊猫受虐并因此获利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法规,不仅损害了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名誉权,还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对于此类行为,法律将给予严厉的制裁。关于“造谣大熊猫受虐获利20万触犯哪些法律?”的相关问题,法头条法务整理了相关资料,听听法头条法务给出了哪些意见吧。...时间:2025.07.02
-
近期,一名光大银行郑州分行的客户经理席薇利用职务便利,通过虚构理财产品的方式,骗取客户资金高达1.6亿元。并且她将其中的6000万元用于在直播平台“映客”上打赏主播,此次事件引发法律与道德层面的广泛讨论,那么在该事件中银行女职员触犯哪些法律?本文将详细为大家解读。...时间:2025.07.02
-
2025年6月30日,四川南充市公安局高坪区分局侦破“3.16特大伪造货币案”,主犯郭某因租用冥币厂印制360万美元假币且部分能通过验钞机被捕。据警方披露,郭某曾因非法持枪和假外币入狱,出狱后受电影《无双》启发,联合同伙通过高清模板、特种油墨等技术手段制造高仿真假币,并构建跨11省分销网络。该案查获假币近200万元,21...时间:2025.07.02
-
随着执法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化与公民法治意识显著提升,暴力袭警行为因其严重损害执法权威、破坏社会秩序,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司法体系通过设立袭警罪与妨害公务罪对暴力抗法行为实施精准规制,但二者在量刑梯度、适用情形及缓刑限制等核心要素上存在明显差异,需结合法律条文予以系统辨析。...时间:2025.07.02
-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过失造成他人死亡结果的行为,这种情况是非主观意图的。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要根据主观过失程度、认罪悔罪的态度,事后的赔偿以及是否获取受害人家属的谅解来判断。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时间:2025.06.20
-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主要涉及数额标准和其他严重情节,达到标准后,公安会立案侦查并追究刑责,以维护单位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时间:2025.06.20
-
在司法实践中,过失致人死亡案件涉及对行为人主观过错程度、社会危害性及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平衡考量。法律对过失犯罪的定罪量刑既需体现刑罚的惩戒功能,也需兼顾社会矛盾化解与修复性司法理念。下面小编将从量刑标准及被害人谅解的司法影响两个维度展开分析,结合现行法律规定解读司法裁判的逻辑与边界。...时间:2025.06.20
-
随着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犯罪行为逐渐增多,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此类犯罪不仅侵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还可能为上游犯罪提供滋生土壤。对于初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案件,其量刑标准及缓刑适用条件需结合具体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综合判断。...时间:2025.06.18
-
在司法实践中,诈骗犯罪作为侵犯财产权益的常见犯罪类型,其定罪量刑标准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与社会秩序的维护。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诈骗手段日益复杂,涉案金额不断攀升,如何准确界定诈骗犯罪的立案标准及量刑范围成为司法实务中的重点问题。...时间:2025.06.1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