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
- A~G
- H~L
- M~T
- U~Z
为套商业机密多次给同事下药会受到什么处罚?
为套商业机密多次给同事下药会受到什么处罚?
李某的行为构成欺骗他人吸毒罪,且因“多次实施、情节严重”被顶格处罚。根据法院查明,李某三次向同事小王的饮品中投放“真话水”,该物质含氯硝西泮(国家管制二类精神药品)和赛拉嗪,具有强烈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导致头晕、昏迷甚至呼吸抑制。李某主观上明知药物性质,仍以非法手段迫使他人摄入,客观上造成被害人身体损伤及社会评价降低,符合《刑法》第353条“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构成要件。
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的量刑需综合考量以下因素:
1.药物性质:氯硝西泮兼具药品与毒品属性,非法使用即构成毒品犯罪;
2.行为次数:李某三次实施下药行为,表明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性大;
3.危害后果:被害人出现意识丧失、就医治疗等后果,且药物残留可能造成长期健康损害。
法院最终认定李某“情节严重”,依据《刑法》第353条第1款,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基准刑上,结合其累犯情节(若存在前科)及社会影响,依法升格至有期徒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此判例与2023年静安区首例同类案件量刑标准一致,彰显司法对新型毒品犯罪的零容忍态度。
法律依据:
《刑法》第353条第1款:“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多次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3条:“本条例所称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指列入麻醉药品目录、精神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精神药品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
下药套取商业秘密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即使未实际获取商业秘密,下药行为本身仍可能构成犯罪,具体罪名需结合行为目的与危害后果认定。以2025年北京石景山区检察院办理的冯某、王某走私毒品、强奸案为例,冯某为迷奸网友从境外购买三唑仑等管制药物,虽未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但因“以实施性犯罪为目的走私毒品”,被以走私毒品罪、强奸罪数罪并罚。同理,若行为人下药目的是套取商业秘密,可能涉及以下罪名:
1.欺骗他人吸毒罪:如李某案所示,只要实施下药行为并导致他人摄入管制药物,即构成该罪,是否获取秘密不影响定罪;
2.侵犯商业秘密罪:若下药后实际获取商业秘密并造成权利人重大损失,可能数罪并罚。根据《刑法》第219条,该罪要求“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但下药行为本身可作为“其他严重情节”纳入量刑;
3.故意伤害罪(未遂):若药物可能导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如大剂量三唑仑),即使未遂,仍可能以该罪论处。
司法实践中,对“下药套密”行为的认定侧重于行为危险性。例如,2018年澳大利亚药剂师张砚池案中,其因求欢不成,一年内23次向女同事饮品中投毒,虽未直接获取秘密,但法院以“持续危害他人健康”为由,判处其10个月监禁并吊销药剂师执照。我国司法亦秉持类似原则,强调对人身权利与公共安全的双重保护。
法律依据:
《刑法》第219条:“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刑法》第23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或者因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
以上则是关于“欺骗吸毒罪”的详细内容,法头条小编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法头条的在线律师。
-
上海交大学生被校外人士殴打属于恶劣事件。暴力行为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人身安全和尊严,给受害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不管是从法律还是社会道德的角度来看,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尤其当这种行为发生在校园内,针对无辜的学生时,其恶劣性更加显著。关于“上海交大学生被校外人士殴打事件中施暴者可能...时间:2025.07.02
-
最近因打赏女主播和结婚急需用钱,陶某竟在半年内先后5次盗走其所在公司价值40.5万余元的191瓶各类茅台酒。后陶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后积极退赔被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那么此次案件中为打赏女主播偷茅台会受到什么处罚?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解读法律层面的处罚规定。...时间:2025.07.02
-
2025年6月3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爱庆受贿、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缓。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时间:2025.07.02
-
2025年6月25日凌晨,成都市金牛区一老旧小区发生惨烈火灾:6楼租户为两辆电瓶车“飞线充电”,遇强降雨导致线路短路,火势沿狭窄楼道迅速蔓延至4楼,造成一家四口中1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涉事租户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引发社会对“飞线充电”法律责任的深度讨论。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失火...时间:2025.07.02
-
2025年6月25日凌晨,成都市金牛区一小区发生一起因租户“飞线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6楼租户私拉电线为电动车充电,遇强降雨导致线路短路,火势迅速蔓延至4楼,造成一家四口中1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涉事租户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引发社会对“飞线充电”法律责任的广泛讨论。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时间:2025.07.02
-
2025年7月1日,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纪委监委通报一起干部容错免责案例:区管干部谢某某在推进顺丰淮安创新产业园项目时,因容缺审批人防事项违反地方性法规,但因未谋私利且推动项目节省企业成本200万元,被免责并晋升。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行政容错机制与法律边界的讨论。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诉大家“行...时间:2025.07.02
-
成都市金牛区一小区发生一起因电瓶车“飞线充电”遇强降雨造成短路引起的火灾,火灾造成一家四口一死两伤。此次事件是因为违规充电造成的悲剧,涉事电瓶车车主已被警方刑事拘留,那么此次事件涉事人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下面本文为大家详细解读。...时间:2025.07.02
-
2025年6月,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曝光舞蹈培训市场乱象,揭示无证办学、师资造假、考级舞弊、违规收费等问题已导致多名儿童伤残。从郑州某街舞工作室因教师操作不当致儿童受伤,到成都某机构伪造中国舞蹈家协会师资证书,再到江西某公司简化考级流程收取“包过费”,这些乱象暴露出行业系统性监管缺失与利益链猖獗。法头条小...时间:2025.07.01
-
在社会生活中,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备受关注,而吸烟问题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发育存在诸多潜在危害。未成年人吸烟的现象是否违法,以及商店向未成年人售烟该如何处理,一直是大众热议的话题。下面小编将结合相关法律条款,为你深入剖析这两个问题。...时间:2025.07.01
-
2024年6月,四川女子曾某实名举报前公婆尹某光、漆某华名下资产近亿元涉嫌贪腐,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南充市发改委与工商银行南充分行联合成立调查组,但截至2025年6月,调查结果仍未公开。该事件涉及公职人员财产来源合法性、举报人权益保护及调查程序透明度等法律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法头条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将在下文中告...时间:2025.06.29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